1. 首页 > 语录大全

关于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三步算式的应用题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三步计算应用题一(合集5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一,本文共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

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            ?

王平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

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           ?

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              ?

(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买足球共用多少元?

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

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

三年级:

每班38人 共?人

四年级:

(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板书: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3.反馈练习。

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

全班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解答。

体育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4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62元。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并订正。

2.比较题。

(1)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黄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茄子12筐,改为8筐,其余条件和问题不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会出现的两种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通过讨论明确,有些应用题,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而且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计算题可以用两步计算,这样使得计算比较简便。

同学们想一想,(1)题能否用两步计算?为什么?(从而明确由于两种蔬菜的筐数不一样,也就是当求两个积的和(或差)时,没有相同的因数,就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3.粮店运来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运来40袋面粉,共重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题电,在此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计算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

五、作业 。

练习四第1~3题。

附板书设计 :

篇2: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一

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1)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抽水机4小时浇地多少亩?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

(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

(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

2.类推学习例4.

(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

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

120÷3=40(米)

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

102÷3=34(米)

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40-34=6(米)

答: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6米.

三、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

四、巩固发展.

1.少年宫装了8串彩色灯泡,每串15个.还安装了6串普通灯泡,每串20个,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灯泡?(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口头列算式解答,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三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五、布置作业.

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有香蕉375千克,有桔子500千克.每25千克装一筐.香蕉比桔子少几筐?(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篇3:“三步计算应用题一”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应用题(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先补条件再解答

生产小组要加工780个零件。

1、,实际用了多少天?

2、,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

师:补条件应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来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玩具厂要生产3000套电动智力玩具,计划用12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套,实际用了多少天?

⑴默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⑵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⑶提问:要求“实际用了多少天?”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这两个条件都知道吗?应先求什么?

(先求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怎样求呢?

⑷学生列式计算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反馈:教师出示解答过程

请一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

提问:这些应用题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所以要进行检验,你觉得如何来检验呢?

先让学生讨论方法:验算已知条件是否相同。

⑸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验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清验算什么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试一试

要求学生先解答,再验算。

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衣服,计划每天生产40套,实际比计划少用了5天。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套?

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自己讲解题方法及验算的方法。

3、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⑴学生同桌讨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⑵指名交流

在交流中逐步出示

课本第21页方框中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⑵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⑶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⑷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2、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2、3、4、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那些新知识?

篇4: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一)(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1)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抽水机4小时浇地多少亩?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

(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

(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

2.类推学习例4.

(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

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

120÷3=40(米)

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

102÷3=34(米)

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40-34=6(米)

答: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6米.

三、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

四、巩固发展.

1.少年宫装了8串彩色灯泡,每串15个.还安装了6串普通灯泡,每串20个,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灯泡?(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口头列算式解答,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三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五、布置作业.

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有香蕉375千克,有桔子500千克.每25千克装一筐.香蕉比桔子少几筐?(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篇5: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会列综合式解答。

2、  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例3的简便解法

教前思考:通过前面两课时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例3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讨论后汇报解题思路,不论从条件出发分析还是从问题出发分析都应该给予肯定。例3简便解法是:25÷1.25=20(天)。这是因为工作总量相同,工作效率是: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的1.25倍,那么工作效率越高,工作时间就越短,所以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正好相反,也就是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那么工作时间应该是:原计划的工作时间是实际的1.25倍,因此可以用这样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

一、激发

出示例题:农具工厂要赶制10500件农具,计划2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的.1.25倍。实际完成这批任务用了多少天?

A、学生独立解答

B、讨论交流,板书学生方法

方法一:(1)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10500÷25=420(件)

(2)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420×1.25=525(件)

(3)实际用了多少天?10500÷525==20(天)

综合算式:10500÷(10500÷25×1.25)=20(天)

方法二:25÷1.25=20(天)

C、分析:第二种方法正确吗?为什么?请学生讲明算理。

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D、小结。

二、尝试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2、核对交流。有两种方法。

3、  如果将“实际每天生产的产量是原计划的1.5倍”改为“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10件”其余不变,你能解答吗?

4、  再交流。

5、  比较前后两种情况: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有哪些?

6、  小结:条件叙述不一样,但是解题思路基本一致,数量关系相近。

三、巩固练习。

1、第四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2、出示:东方无线电厂计划用20天生产1818型收录机480台,为了早日投入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只用了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务?(挑选你认为合适的条件进行几。)

A、实际每天生产的是计划的1.25倍

B、实际每天比计划少生产4台。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进行校对,说明理由。

3、玩具长要生产一批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300个,15天完成,实际每天的产量是计划的1.5倍。下面的算式分别是求什么?

A、300×1.5

B、300×15

C、300×15÷(300÷1.5)

D、15-300×15÷(300×1.5)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