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语录大全

关于教师读弟子规有感 领读弟子规教师怎么说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教师读弟子规有感(共17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弟子规有感,本文共1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教师读弟子规有感

教师读弟子规有感

“存好心,行好事”是做人的根本,教师读弟-子规有感。我认为,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是金。书中讲到:“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都需要建立在信任、在付出当中。再来,兄弟亦复如是,你愈照顾兄弟,兄弟就愈信任你。最后朋友,朋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这都是要透过长期的相处,所谓日久见人心,才能真正赢得朋友的信任”。也就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以一颗诚挚的心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不管是对人对事都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这也是自古以来做人的基本准则。

作为教师,我每天都要和孩子相处的很融洽。我觉得想和孩子处理好这一关系,就的和孩子交朋友。朋友之间是非常平等的,任何一个人想要获得友谊就要学会尊重你的朋友,否则,你将失去他。对孩子也一样。他也许还小,也许不懂事,但是他绝对懂得尊重。作为朋友你必须要讲诚信,当你学会信守承诺时,你便获得了朋友的信任。同时也获得了孩子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是世界上最珍贵,最无条件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他还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席话让我们懂了老师和孩子之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和孩子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使孩子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种活动,只有在互相信赖讲究诚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总之,学习《弟-子规》就是规范人的行为,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它对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格的确立,以及智力的开发有着关键的作用,尤其对小朋友来说,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本难得一面镜子。

篇2:读《弟子规》有感

暑假里,我按照老师的推荐,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学习了国学文章《弟子规》,虽然还有一些意思不太明白,但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自己的理解,明白了很多道理。

“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第一段。教育,首先是教做人,而我们现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现在我们虽然也有品德课,却只是背书、考试,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我们还是应该要多多学习做人的道理。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它充分体现出了做人要讲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是不可取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主要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呼唤,我们要及时答应,对于父母的吩咐,不能迟迟不去行动。

如此良句,还有很多很多,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我要把其中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点,做一个完美的好孩子。

篇3:读《弟子规》有感

遇上《弟子规》是一生中我最大的财富。一年级的时候,吕老师常常把《弟子规》的内容穿插进儿歌、故事中让我们学习。

由于它读起来琅琅上口,像儿歌一样,所以我很容易就记住了,还时不时的在家里“卖弄”一番。你看,那个背着手,晃着头,唱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小女孩不就是我吗?遇上《弟子规》后,我做每件事情都会以《弟子规》作为尺子,用它来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次,吕老师布置我们背诵《燕子》,由于课文比较长,我常常记不住,总背错,妈妈叫我一次又一次地重背,我有点不耐烦了,真想丢下书本睡觉去了。忽然,我看到书桌旁的《弟子规》,想到其中有一句“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顿时,我豁然开朗,鼓励自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这样,我又继续一段一段的背,终于把课文背下来了,妈妈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当第二天吕老师检查背诵时,我流利地把课文背出来,还受到老师的表扬呢!从此以后,每当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怕了。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弟子规》也改变了我的不少坏习惯。以前,我的房间最乱的时候简直可以称作垃圾房,地上、桌子上、窗台上,随处可见我的书本和玩具,就连床上也堆满了东西,所以我经常拿错书或者干脆找不到我要找的东西。现在我的房间可比过去整洁多了,因为我想做到“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我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呢!原来在家里不管谁指出我的缺点,我都要和他们争辩一番,现在我学会先检查自己了;在和别人的相处中,我学会了谦让,不再为小事斤斤计较;另外我还能做到不随便承诺别人,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想尽办法做到。家人都说我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弟子规》给了我前进的动力,让我勇往直前。三更有梦书当枕,何乐而不为?同学们,让我们都与经典同行,与知识为伴,与真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实自己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

篇4:读《弟子规》有感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

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

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篇5:读《弟子规》有感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发现许多追崇西洋文化的华人常以不屑的态度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不过时,还能使我们变成更加完美的人。《弟子规》就是这么一本好书。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是儿童,少年,甚至壮年,老年都耳熟能详,熟读成诵。《弟子规》早已成为历史的篇章,成为华夏儿女成长的脚印。

“弟子规,圣人训……”一遍遍诵读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谆谆教诲,一遍遍体会《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蕴藏着的哲理,我认真的实践着书中的任何一个字。领悟到了文中许多的深刻道理。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儿子,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现在再回想一下,我真的意识到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做一名优秀的学生。

让《弟子规》点燃我们心灵的火把,点燃心中那盏不灭的灯。让《弟子规》永恒,让经典永恒,让爱永恒!

篇6:读《弟子规》有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古籍倍出,就算是泛泛之辈也能列举一二。我向来是不慕什么风花雪月的酸词的,但却深深欢喜着古人的诗文。如同品尝一杯香茗,浅尝斟酌,缓缓入味。最喜的古籍当是《弟子规》一文,它虽不是长篇论述,却显精致,蕴含哲理。今有幸拜读此文,在此略发见解。

今之世人免不得相交,世人有善恶之别,有娴雅粗俗之别,亦有风俗之别。八方异士相交,混迹于社会之间,最免不得冲撞口角,更甚者大打出手,拳脚相加。何必?《弟子规》有云:“言语忍,忿之泯。”世人皆不愿吃亏倒争得面红耳赤,有时退让宽容倒是更金贵的。待人处世贵在以德服人,重在亲善。不消说“势服人,心不然;礼服人,方无言。”无论何时何处何人,都理应谨记一个“理”与“善”字。安定和谐皆是人人所向往的,国家亦是。“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泛爱众》篇告之世人:处世间,人与人,应友善。四海之内皆兄弟,同是炎黄子孙,共承一脉,凡遇事先讲“善”,四方有爱,岂不善哉?

中国者,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也。国之大,欲昌盛,顺民心。核心价值观流淌心河,盛于各方,则国首要,讲民主,为人民。《弟子规》中一句“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此意教导国之领袖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有“事诸父,如事父”之感悟。在其位,谋其政。当摒弃“腐败潮”,事事躬亲力行也,弘扬正气树新风。最怕是,一富一贫两景色。政府应当表率行,即访民间,抓好扶贫是首要。国之心,装人民;国之顺,在领袖;国之昌盛,当靠人民大家。不可弄虚作假,不可贪污腐朽,不可只光喊口号便无行动,万万不可弃人民之不顾。国再大,也须领袖,慎行执权,谨“富强”目标,脚踏实地。此后昌盛,普天同乐,岂不乐哉?

莘莘学子自当是国之栋梁,首要事,爱读书。学子读书,贵在自觉自立。读书若不力行,但学文,长了浮华,又何如?读书若只力行,不学文,任凭己见,却昧理真。《弟子规》中教导“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书应当“勤”,博览群书深研究,理应抱有“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之悟。任谁皆须一番努力才能有所成功,倘一时不成,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加倍功夫后,终会见月明。学子们,当秉着一颗赤诚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虽人智有高低之别,绵薄之力当出。怀揣着自强不息之民族精神,用才华全副武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人才强国,岂不壮哉?

人民者,爱国也,敬业也,诚信也,友善也,萌理想之芽!

社会者,自由也,平等也,公正也,法治也,绽灿烂之花!

国家者,富强也,民主也,文明也,和谐也,结自强之果!

人民,社会,国家,齐聚。共筑一个中国梦。

愚辈之见,虽不高明,但也尽心焉尔矣。有感而发,万望不至一片批声。

后记:

昨夜有感《弟子规》,倾身奋笔枕上书。

小辈在此诉衷肠,字字珠玑满腔血。

核心价值驻心间,能人妙士领风骚。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篇7:读弟子规有感

“你怎么这么懒啊?”

“又去哪疯了?”

我坐在电脑前,心烦意乱地听着这和锅碗瓢盆混杂的此起彼伏的唠叨。妈妈,您老消停会吧!“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在老师的领读下,一字一句,整齐有序。读罢,老师若有所图的看着我们,“读了这么久,有什么启发吗?”“自然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喽!”老师点点头,“发自肺腑吗?”那位同学不作声了。铃声响了,我却还未起身,若有所思。

我的妈妈,做事干净利落的乐天派,对于子女,她善于以理服人,可跟天下母亲一样的是---爱唠叨。“上辈子,你是我的冤家么?”这是她的口头禅。

回到家,扔下书包,坐到沙发上,盯着正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的妈妈,“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还是电视没电了?”我不语,看着刺冷的水一次次从妈妈的手上流过,看那红彤彤的手,又看着净白的碗碟,一向没留意过妈妈的我,不仅鼻子一酸。我快步走上前去,磨磨蹭蹭的从口袋里取出一副手套,“不贵,别说我乱花钱了。”我不敢抬头望妈妈的脸,只是听得:“等会把鸡蛋吃了,你近来一直闹冷,这会好点。”妈妈走出厨房。我端起那碗热乎乎的酒鸡蛋,记起了前几日我一直闹说冷,可却被妈妈记在了心上,为此,她特地去了一趟马宅村,买回了土鸡蛋。记起了老师说的话:“为了父母,我们做了些什么?”

妈妈的阑尾炎那几天,奶奶特地从乡下上来照料,爸爸则整日奔波于工作和医院。那几天,我总是往医院跑,课也落下不少,妈妈心疼我们,硬是要出院。而我呢?放学回家后,自顾自看起了电视。到了6点,天渐渐暗了下来,这才想起了躺在楼上的妈妈。上了楼,妈妈正扶着墙,艰难地想要下床去,我心疼不已,上前握住妈妈的手,扶着她坐下。“你被老师留了吗?我担心你,打你们老师的电话,说你早走了。”我低了头,“作业太多了,我在楼下做作业。”我支支吾吾地说。妈妈终于没再问下去。

早上,妈妈早早起了床,挥动着戴手套的手,在爸爸面前炫耀:“看,女儿给买的。”我看着,泪水便淌了下来。

我从书架上郑重的拿起《弟子规》,大声读了起来。

篇8:读弟子规有感

最早接触《弟子规》,应该是在四、五岁的时候。在我朦朦胧胧的记忆里,那时候是妈妈读一句我读一句,只觉得《弟子规》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好玩,至于它的内涵,一窍不通。刚上小学那阵子,老师也要求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为了完成任务,我背得滚瓜烂熟,但依然没有能真正理解文中的真正精华和内涵。

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告诉我:《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生活规范,是我国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学好《弟子规》对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它可以让你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于是在是懂非懂的情况下,我拿起了妈妈给我买的《弟子规》认真地研读起来。妈妈给我买的《弟子规》除了有弟子规的全文和译文外,还有一个个经过精心挑选的小故事,通过一个个故事对《弟子规》的深刻内涵进行解读。故事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让我终于领悟到了《弟子规》的精华,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许多行为是多么地不孝和错误。

例如以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我吃饭或帮忙做什么事的时候,我总是一拖再拖,老是说“等一下、等一下”,迟迟不动身,爸爸妈妈责备我的时候还朝他们发火。认真学习了《弟子规》后,每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我吃饭、做事而我想偷懒拖延的时候,《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立刻起身去做,不再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催促。

以前没有领悟《弟子规》的真正内涵的时候,我从来不懂得体贴妈妈,觉得妈妈为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而当妈妈生病的时候,我不懂妈妈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太操劳才生的病,也不懂得照顾妈妈,甚至连一杯水都懒得帮妈妈倒。当我读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时我不禁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现在,偶尔妈妈生病了,虽然我还不能做到昼夜侍,不离床,但是给妈妈倒上一杯热水,看到妈妈脸上欣慰的笑容,我也感到开心快乐。这就是《弟子规》给我的教诲和启迪。

《弟子规》是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它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谨记《弟子规》教诲,善待每一个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篇9:读弟子规有感

有人喜欢幽默搞笑的漫画,也有人喜欢内容多彩的小说,我,却只钟爱那平平凡凡的《弟子规》。

《弟子规》没有故事那样精彩的结局,没有小说那样优美的文笔,它平凡的许多人对它不屑一顾,但它传承的是我们祖宗五千年年留下来的观点,它蕴含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记得刚接触到《弟子规》时,把学习它当成一种任务去对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发觉自己已经喜欢上《弟子规》了,每次学完一句,自己就觉得心中开阔了,就象是沉积在心底已久的乌云飘散了,心情变得喜悦了,回到家把我所学习到的知识说给妈妈听,妈妈也很欣赏我的言词表白,这更加坚定了要坚持把《弟子规》好好的学下去,为我之用,家中的温馨和谐也随之而大放光彩,虽说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却也是相敬如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既然学习了《弟子规》,就应该落实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时时反省自己,鞭策自己成长进步。以前妈妈批评我时,我总是很不乐意,不,准确地说是非常之不乐意,就是抵抗,眉头紧皱,脸拉得要多长就有多长,一种视死如归的架势。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后来同样是批评,可我就觉得很快乐,把眉头打开,海阔天空,听父母的话,心情再一次感受到了喜悦,因为有人在关注我,重视我。父母批评我们时,应坦然一点,勇敢的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父母叫你时,应该马上应答,父母有事交代时,我们不能慢吞吞的,行动要迅速,要积极响应父母。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就拿生活中最平常的一件事情来说,吃饭,我以前呀,妈妈叫我吃饭,因那阵的我就想赶紧写完作业是最重要的,饭嘛,可以迟一会吃,有一次被妈妈叫五六回了,我还是拖拖拉拉,慢吞吞的,把老妈惹急了狠狠地把我批评了一顿,被妈妈严厉地训斥后,我不由得感觉到对不起妈妈,当然那个时候还没学习《弟子规》呢。但自从学习弟子规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爸妈叫我,我总会在第一时间给他们回应,或者说“妈妈我还有两字就写完了,请稍等我一会儿”,或者回应说,“就来”,我的这些小变化让爸妈有一点小兴奋,为此,好几回都得到了老妈的好评,更让我开心的是每天中午放学或是下午放学我都会比爸爸妈妈回来的早,听到他们的脚步声,我飞快地给他们开门,然后深深地给老爸老妈行鞠躬礼,不知不觉地妈妈爸爸也会回敬我一个鞠躬礼,我心里那个乐呀,甭提有多美了。

《弟子规》告诉我们,我们首先要做到尊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嘛!接着要友爱兄弟姐妹,做人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信用的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学习《弟子规》,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修养,更能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并且还可将思想升华,我们应该爱我们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与社会,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地和谐健康。

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弟子规》,教会了我做人,教会我孝顺,至少教会了我怎样对待为我操劳的父母。传统文化的精髓——《弟子规》,我爱你,你是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

篇10: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一阵琅琅的读书声传来,原来是小学的学弟学妹们在背通《弟子规》呢!真巧,我们的经典诵读也在温习《弟子规》。

《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而改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教会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一切的日常生活中,要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百善孝当先”只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的确,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有的责任,如果不懂得孝敬,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成为有品质的人。《弟子规》的开篇第一章讲的就是孝。

我在家里就经常和父母发脾气。

有一次,我在家里玩电脑。妈妈来叫我吃饭,大概是因为正入迷的缘故,我就特别想继续玩下去,我顺口就接到:“马上,马上,一会就来!”过了三四分钟,妈妈又叫我去吃饭,我因贪玩就又说:“马上就好了,再等一分钟。”就这样我一直推了十几二十分钟,都没去吃饭。老妈终于发火了,冲过来就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拉了过去。当初我还很反感妈妈。可后来一想,妈妈也是为了我好嘛,何况是自己不对嘛。《弟子规》中不是教导我们要“父母呼,应勿缓”嘛!

自从读了《弟子规》后,便打算按照弟子规的规范来要求我自己。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孝顺父母的儿子。

我一直很困惑一个问题,《弟子规》上说:“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的意思是要先做到孝顺父母,和其他人友爱相处,等做到这几点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就要学习。可是现在呢?两种规范倒了过来,子女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等学习完之后,如果有时间,再来尽孝道。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我们现在做的和《弟子规》上的规范有了很大的出入。这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

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在品德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多的不足。但《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改善我们的这些不足,大家一起去看吧!好好品味其中的内容,能让你越品味越有味道。

篇11:读弟子规有感

晓雾将歇,清风徐来,我迈着轻快地步伐来到学校。

当我轻轻拿起那本薄薄的《弟子规》时,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大声朗读里面的每一节,每一个字!却发现有好多的内容,令我惭愧。我已上初二了,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小女孩了,理解能力已提升,怎么会再看不懂这《弟子规》的内容呢?

我羞愧?书上说的规矩,我究竟做好了哪一样?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面对《入则孝》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平时爸妈叫我,我总是慢慢地回应,即使让我做个简单的事,我总是先皱着眉跟父母唠叨一番,才不情不愿地干。我做的不对吧!父母教我,我还发疯似的说他们烦的,他们有时就骂了我两句,我都会想离家出走。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想着,想着,我鼻子酸酸的,接着往下读,《弟子规》还告诉我们,与兄弟姐妹要友好相处,懂得珍惜光阴,讲诚信,有爱心,仁德兼备?

我不敢再读下去了,也不敢再看一眼,惶恐之中把《弟子规》合起来。我扪心自问:我哪一点儿符合《弟子规》的要求呢?忏悔的同时,反复思量自己。我一定要做好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良久,我又轻轻拿起《弟子规》,认真地读了起来。

就从今天起,就从这一秒起,让我们认真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把她作为我们一生言行的准则。

请大家跟我一起高声朗诵《弟子规》吧!

篇12:读弟子规有感

我喜欢的经典作品很多,有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萧红写的《呼兰河传》,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等等,而我最喜欢的应该是清朝李毓秀写的《弟子规》。

《弟子规》依据古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是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全文三字一句,分七部分共一千零八十字讲述了做人处世的准则。

要说认识《弟子规》,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陪我看了一部关于传统文化论坛的光碟,光碟中的老师有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还有两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老爷爷。他们中有企业家,大学教授,医生,菜农,学生等各行各业的人士。大家都用浅白真诚的语言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和变化讲述了出来,揭示了许多人生哲理,使人非常感动。原来这些都是他们学习和落实《弟子规》的教育后产生的变化。我被他们真诚的语言,无私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所以我对爸爸说我也要学《弟子规》。于是爸爸找来了《弟子规》,我们一家一起开始了《弟子规》的学习并逐步落实。

在《弟子规》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规范。以前妈妈叫我,我听到了都懒得答应,经常惹妈妈生气,读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后,我就再也不那样了;“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说开口说话,应该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至于欺骗与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这成了我和同学之间交往的重要守则,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长,因为我知道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负责,我和同学之间常常互相帮助,患难与共;《弟子规》还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邻里兄弟之间要和和睦睦等等道理。

我决心把《弟子规》中的道理更多的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也希望所有的同学都喜欢这部经典作品,因为我相信它会让我们一生受益!

篇13:读弟子规有感

武亦姝这个名字,突然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被刷屏。

她不是什么大牌明星,只是上海复旦附中的一名16岁高中女生。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这位小姑娘表现出色,凭借强劲实力和淡定心态,强势攻擂北大女博士陈更,成功成为当期擂主。一票观众被她的才情折服,感叹她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现代版的李清照。看完这个节目,让我不自觉想带着孩子背古诗词了。

再次翻阅《弟子规》,走近它,轻轻吟诵它,深深领悟它,我感到对自己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作为一个子女、一名教师,我们担负着孝敬父母、教育学生的重任。水有源,木有本,父母恩情比海深。孔子也曾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乌鸦尚能反哺,何况身为万物灵长的人呢?感念父母的恩德就要从孝开始。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以此为标准反思自己的行为。要知道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到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之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在孝敬好父母的同时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因为这样我们的父母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孝的另一个方面,我认为还要照顾好自己,时刻关怀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心我们的生活。关心家人,关注自己常怀感恩之心,才能得到恒久的幸福。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着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

作为生活中的一份子,太多的时候,我们对身边的人事物多了些不满与挑剔而少了些恭敬与感恩。也许,别人做的对与不对不那么重要,自己做的对不对才最为重要。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弟子规》教会我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都要保持恭敬的态度。人生漫漫数十载,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人给我们以帮助和鼓励,我们要时时带着恭敬之心对他们表示感谢,把身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当做贵人来对待,这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才会活得开心,我们人生的道路也才会走的更远、走的更稳。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便是对待工作应该在把握节奏的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们言多必失,做人应该谨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们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而绝非什么御人之术。谨、信、仁三点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谨慎,而且要遵守承诺并且要对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诚相待。立身处世谨言慎行,做人处事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容面对各种工作和压力,从而感受到快乐。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诵读《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作为教师,是给孩子们种下一棵善的种子,而不是是思想的禁锢,这就要把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和发扬科学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14: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我已经读完了前六个部分。知道了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篇15: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杨海莎又上“弟子规”的课了,我很高兴。因为里面每一句的道理都使我受益匪浅。“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就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我有一次听一个同学说要买一本书,奔放热情的我一听,马上爽快地说,哦!我知道xx书店有,我去买吧。

可一到那地方看,傻了眼:书卖完了。结局我就不说了,狼狈得很。一想到我轻易承诺,却办不到就心里责怪自己。这就是信!做人就要讲究信用,如果不能轻易办到,就不能先应承下来,要等办好才能说。见到有人在干坏事,自己就要想:我有没有犯这样的错误呢?

有,就要对自己说;不能学他(她),他(她)那样做是不对的;如果跟他(她)一样犯了这种错误,那也不用担心,改正了不就好了吗?这就是“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在一声声琅琅读书声中,我又明白了许多道理…。

篇16: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是根据孔子的教诲编写的,其中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我却自己以为这些规范我早以是做到的,谁都没想到,我的做的却和文中相差大远了。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读书学习的房间要清洁安静,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清洁。所用文具要摆放端正。可是再看看我的房间呢?墙上有不少黑点墨迹,东边墙上画一只小白兔,西边墙上画一只大老虎,没有哪块墙上没有我“优美”的笔墨。再说话我的书桌吧,不是给我当了美术上的调色板,就是当成了数学验算用的草搞纸了,密密麻麻的算式上带着一点一星的颜料,实在是不忍直视啊!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后立刻看回原处。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节收好,发现书本有缺损,要立刻把它修补好。而我就是和书做对!我的书桌可几乎成了一个“旧书店”,就连才发的新书,几天后就被“老鼠”啃了个边,再过几天,就全成了一堆又破又烂的“棉花”,现在的.书如果不是包了书皮,一学期后早己不成样了。书架上还算完整的书也是杂乱无章,如果让我从这个大书架上找哪一本书,可以说是比登天还难。例如说我刚拿到的新书,才过几天,数学书粉身碎骨”,语文书成了“书麻饼”…….

现在再回想起从前那些不良的读书习惯,才能发现自己的习惯有多大的漏洞,看来学《弟子规》还是十分重要的。

亲爱的朋友,你是不是也发现自己生活中的漏洞了?快来一起学习《弟子规》,一起改正吧!

篇17:读弟子规有感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读《弟子规》有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为,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

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