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语录大全

关于读屈原《离骚》有感 读屈原离骚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读屈原《离骚》有感(合集12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屈原《离骚》有感,本文共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读屈原《离骚》有感

在灯红酒绿的繁华深夜,我独自捧起长诗《离骚》。轻轻掸落古朴的封面上紧付的一抹灰尘,不知,它已被人们遗忘了多久……

历史的长河,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古老的苍茫。在那满腔热血的文字背后,我看见屈平的眼泪,在汨罗江水的浪尖咆哮。以为眼泪,就可以洗尽内心的忧愁!

满江咸!尽是他那簌簌的泪花。

“离骚”,学者曰:“遭遇忧愁”。于我而言,更是寄托了作诗以“远离忧愁”的夙愿!

“恐美人之迟暮!”涛涛的江水依旧澎湃,潺潺的眼泪依旧婆娑。屈原可曾知,纵然泪流不止,怀王依旧寻不见他滴在浪尖的眼泪呀!

泪水,浪花。注定了的孪生兄弟!

江水依旧涛涛,似乎在向他召唤:喂!忧愁的人啊,还是过来让我来帮你洗涤忧愁吧!

于是,他怀抱着巨大的青石,也怀抱着那个美丽的梦,向悠悠的江底走去……

篇2:读《离骚》有感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题记

吾乃一学子,念初中时,吾不好文言文。当是时,吾以四大恶之文言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及《醉翁亭记》。今吾乃一高中生,然吾独爱《离骚》乎此时也。

《离骚》乃《楚辞》代表作,共373句,中国文学史之抒情诗,以《离骚》为最。

班固以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即离骚,遭忧。钱澄之以为:“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馋,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曰骚也。”游国恩以为离骚即楚国古曲名《劳商》。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王逸认为是离别的忧愁。

故吾思“离骚”之意,或以为“离愁”,或以为“遭忧”,更有“楚地之古曲”一说。

然《楚辞》记战国时楚国屈原、宋玉等人之作,辑于西汉刘向,写于以楚诗之形式,以方言声韵,叙楚之风土人情,极具地方之特色,故名《楚辞》。后世名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之作者,屈原也。屈原谓谁?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故而深受楚王宠信,尝任楚之左徒与三闾大夫,兼管内外大事。对内能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能力主联齐抗秦,屈平也。后因楚王听细说,贤愚不分,为放沅、湘。前278年,秦将白起击破楚都,悲愤难捱,于是屈平遂怀石自沉于汩罗江,今之端午据为之忌日。屈平之忧和愤,联于楚之政治现实,《离骚》即为其“发愤以抒情”而创之政治抒情诗。诗中叙其之身世、思想与境遇,故或以为其一生之记录,名为“诗人自叙传”。

楚王听细说,贤愚不分;“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不怒乎?故作《离骚》也。

吾爱《离骚》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诚如司马迁在《史记》本传中所说:“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洪兴祖《楚辞补注》则说:“言已覆行忠信,执守清白,亦我中心之所美善也。”为志,虽九死而无一生,亦心甘情愿,始终不悔,此志,延续至今。国务院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开场白中引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困之法,非勤不可。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吾略知诗词,皆与时有关。诚如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而吾爱《离骚》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仔细读来,意境甚美,译为时不我待。屈平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人生苦短,只望早成大业。

东汉王逸所写之诗,有一句甚好,曰:“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如屈平这般君子,当之无愧。吾欲赞美,必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屈平乃君子,然“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余忆童稚时,即与祖父母居于乡下故居,吾幼时顽劣,每每戏与徒于外直至薄暮,祖父母从未恼我。此地乃世外桃源,吾置于其中,怡然自得。于此,吾幼时乐极。今吾虽身在城市,却心系世外桃源乎此时也。以往,吾不知其中缘由,今吾已恍然大悟,故心系世外桃源,盖吾爱之生活,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般悠然自得,无拘无束,快乐似神仙,孰能不爱?

吾爱《离骚》,纯属个人喜好,今即其非为试之所考,吾亦应勤而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必勤而好学,对于学习之艰难险阻,吾必迎难而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此,必深信不疑。

此余之所得也。

篇3:读《离骚》有感

在灯红酒绿的热闹深更半夜,我独自捧起长诗《离骚》。轻轻地掸落古色古香的封面图上紧付的一抹尘土,不知道,它已被大家忘却了多长时间

历史时间的长河,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历史悠久的苍茫。在哪满腔热血的文本身后,我看见屈平的眼泪,在汨罗江水的浪尖咆哮。认为眼泪,就可以洗尽心里的忧虑!满江咸!尽是他那簌簌的泪花。离骚,学者曰:遭受忧虑。于我而言,也是寄予了作诗以杜绝忧虑的夙愿!恐美人之迟暮!涛涛的江水依然磅礴,潺潺的眼泪依然婆娑。屈原可曾知,纵使泪流不仅,怀王依然寻看不到他滴在浪尖的眼泪呀!眼泪,浪花。终究了的孪生兄弟!江水依然涛涛,好像在向他招唤:喂!忧虑的人啊,還是回来让我来帮你清洗忧虑吧!

因此,他怀抱着极大的青石,也怀抱着哪个美丽的梦,向悠悠的江底走去

篇4:读《离骚》有感

读《离骚》有感

关于楚辞,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离骚》;说到离骚,我们最了解的莫过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实说了解,也是最近读了以后联系上下文和注解才知道的,以前虽然学过,但却不甚了解其内涵,只知道有这么一句话经常被人们引用。看看这些大量的来稿,许多教师在要表达自己不断努力进取的意愿时,还都喜欢用这一句话来代替。这句出自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的名句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虽然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四处去追求和探索。

楚辞读起来并不好懂,也不好记诵,所以如果有人能完整的背出《离骚》,那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这种以楚地方言为基础的文学体裁,在屈原遭小人污蔑被流放时加工创作成了文学史上独具风格的文学表现形式。屈原在遭人污蔑、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仍不忘楚国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国君身边的小人进谏谗言,将楚国的前途毁于一旦。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生存条件中,仍不改自己的志向,执着于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哪怕“路漫漫其修远兮”,也要“上下而求索”。

屈原担忧的是整个楚国的命运,思考的是人民大众的利益,对于自己,却只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就满足了,我们在感叹屈原丰富神奇的想象的同时,也为他不慕名利的淡然而折服。联想到如今有些教师的素质,真是令人感到汗颜。前段时间,教师不满绩效工资的发放与公务员有差别,于是以“教师待遇不能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规定为由,抛下班上的学生不管,让学生自习,罢课聚集到有关部门“讨说法”。虽然这只是个别地方的个别现象,但却给教师队伍抹了黑,拖了后腿。教师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放着学生不管,故意以自习课消极怠工,这种行为实在不配“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如果说教师们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正比例,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我不反对教师们通过某种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在这些教师的方法取舍上我去不敢苟同。因为,他们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却侵害了另一部分人的权益,这一部分人就是学生。教师可以置学生于不顾,找有关部门讨说法,那学生又该找谁讨说法呢?学生的利益又该由谁来维护呢?教师们在罢课让学生上自习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这样做是在伤害学生,这与那些教师们认为是侵犯了自己利益的人的行为有什么区别呢?

有人说过:“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清贫。”当你决定成为一名教师时,就注定了更多的是牺牲奉献,是甘于平淡的日子。如果想通过当教师来致富奔小康是可耻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如果这些教师能像屈原那样,无论在如何艰苦的条件下都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放弃,像那些为了学生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教师那样,无论情况多么危及险恶始终心里始终都想着学生,都坚持着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持有的信念,那么,这些教师就应该明白到底“上下求索”的是什么了。

不仅是教师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如此。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迷失自我,在喧闹的生活里固守一份执著和信念,多给予一点付出,少问一些收获。

篇5:读离骚有感

读离骚有感

对于屈原的《离骚》,说实话,我不是很熟,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便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的意思为:前面的道路遥远而又漫长,我将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可见,寻,是人的一生中必然的抉择,只是我们每个人寻的东西不一样。有人在寻找人间真情,有人在寻成功之路,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才是每个人的目标。

寻——让他远离世俗。

他,是一位隐者,他不想与世俗人同流合污,于是他一直在寻找那个属于他的“桃花源”。陶渊明,一个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贫者。然而,这就是他一直寻找的人生,正是因为他寻找到了这个“桃花源”,才让他摆脱了无车马喧的世俗,也让他得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生活。陶渊明让我们懂得了寻找可以得到心中的一方净土,可以远离那些繁琐的尘嚣,也能净化自己的心灵。

寻——让他敢于斗争,实现理想

是什么让幼时的保尔柯察金敢于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作斗争?在这以前,他一直在寻找自己心中真正的理想,直到某个时候,他热衷于共产主义事业,并暗自下决心,将自己的一切及生命都交给党。就是因为心中有了这种意念,他才会无所顾忌地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保尔让我们懂得了要尽快寻找自己心中的理想,不要碌碌无为的过完一生。

寻——让他扼住命运的'咽喉。

他,是一位失聪的音乐家,然而,他却演奏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交响曲,他一生都在寻找着,他在寻找怎样扼住命运咽喉的方法,他找到了,那就是坚强的面对命运的挑战,他努力着,努力的寻找,不断地向命运挑战,所以他成就了今生的“霸业”。贝多芬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顽强,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不能轻言放弃。

我们所要追寻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们要继续这条寻找之路,让拼搏做风,勇敢做帆,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蓝天!

篇6:读《离骚》有感

读《离骚》有感

“帝高阳之苗裔兮,正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离骚》由忠生忧,由忧生怨,由怨生痛。字字诛心泣血,为君为民。芳草芝兰玉树缀屈原清白之身,奈何奈何,身是血肉躯,心是凡人心······欲留留不得,欲去去不得,枉自伤神!

不遇文人苦求“聊朝隐乎柱史”,亦希冀君王开眼回心重贤臣。心如此矛盾,去留都不得,伤得肝肠寸断。

屈原“隐居以求志“,宋玉处穷而守高,严忌于游仙中寻求解脱,杨雄于学问中枯淡自守······这些文人的选择之中都有一种渗到骨子里的风骚之气。

古来隐逸者多,或伤于尘俗而避世,或愤于浊世而隐逸,或感于丗事而求仙······其心其人,有可怜之处,亦有可敬之处。

上天入地遨游求索的仙逸之风归其本原却是在世事浑浊、黑白莫辨之下的避世行为。

吉凶倚伏,幽微难明;妖邪横行,乌云蔽日;青天不开,前路茫茫······

张衡亦受屈原影响,“悲离居之劳心兮,情悁悁而思归。魂眷眷而屡顾兮,马倚辀而徘回。“但他却又摆脱了屈原的抑郁绝望,”天不可阶仙夫兮,柏舟悄悄吝不飞,松乔高跱孰能离,结精远游使心携“,”游大人以成名“。

汉代的隐逸文化究其根本乃是楚辞的化身,汉文人做赋多受屈原《离骚》之影响。汉初统治阶层多来自楚地,汉代文人的'人生遭际、体验与感受,在很大程度上都能从屈、宋那里找到共鸣而得到心灵的慰藉。

屈原作《离骚》以抒情寄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其香草美人、高洁君子形象入心入骨、再难剔除。

王逸在《离骚经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娉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屈原打破了现实社会与虚幻的神仙世界的界限,打破了时空限制,糅合神话传说,张开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自由驰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神奇莫测的画面,令人惊叹不已,试《离骚》成为中国浪漫主义的典范。

那么,撇开《离骚》华丽的词藻和仙逸之风,它究竟传达了屈原这个落难诗人的什么心语?是什么魅力让它千古流传,感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瑰丽的想象之后是不详的死亡之气和入骨的悲哀。我始终认为逼死屈原的不是现实的无赖与丑陋,而是想象的瑰丽与随心所欲。

梦中的世界太完美,他所塑造的君子形象太高洁,凡尘浊世根本容不下这样的清与美。那么,求理想而不得的他,除了死还有什么办法去追随他的梦,去捍卫他的高洁?

除死之外,别无他法!

他洗不净人心,更洗不净尘世污浊。他能改变的只有他自己,所以他只能一死全身。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在“清”与“醒”之间他义无反顾地将自己谋杀在那场梦里,沉进冰冷的河水里去!

篇7: 读《屈原》有感

屈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为了楚国牺牲了青春,甚至后来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却是楚王的质疑、奸人的诬陷,和两次的放逐。

我常常在想:屈原究竟为什么要投江呢?凭他的聪明才智去其他国家一定能得到重用。这个答案在我看了《屈原》后才得以解答。原因就是他太爱国了,太正直了。当秦国侵犯楚国时,他不愿意和大臣们一起逃跑,而是守护着楚国,悲痛欲绝的他最终以投江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和自己的清白。

看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屈原是一个才子,由于才华出众,遭到大臣妒忌和陷害,没有得到机会展示他的才华。这时的他该是多么伤心啊!我佩服他的正直和他对祖国的热爱。但,我觉得他有二点做得不好。那就是容易激动,喜欢实话实说。虽然不算缺点,但也让他成为了“亲秦派”的致命敌人。

屈原在他最艰苦的时候写下了《离骚》。《离骚》写的是他对自己一生的看法,和对“亲秦派”的讽刺。

我佩服屈原。

篇8: 读《屈原》有感

薄暮冥冥,我在灯下一遍又一遍读你的《涉江》,心灵的底片便慢慢涸染上了一层层殷红,渐深的暮色也仿佛笼上了一层悲戚的色泽。那神奇瑰丽的想象连同泪罗江畔那孤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

这是让人百读不厌的诗章。每次读它,总被如潮的感动淹没着。你如一颗流星,凄美地闪烁若,横空飞过我心灵的天空。曾在一个寂妻的深夜,入定般地想象一个孤寂的灵魂在泪罗江畔或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孤独地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有孤独的猿鸣,但你将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的抱负从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流落笔尖,化为一篇瑰丽的文字……

此刻,你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衣的今夜!依旧是那秋冬的凤,依旧是那般凄寒。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泪罗江畔执著守望,期待着返回祖国,再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我在想,有谁会去撷取你散落在泪罗江畔的叹息?又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注定要从激越走向安详。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步向平淡,那么,这一路你走得安详吗?你那么伟大的思想及高远的理想都随滔滔不绝的泪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只能在那浩瀚的星空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丽的篇章中读慷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存于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

阅读你的一腔热忱,遥想你短暂而充满苦难的经历,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假诗章来抒写白己苍凉的一生!诗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正寄寓了你撼天动地的忠贞吗?每口在嘈杂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泪罗江畔的呼声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间,让我不自觉地以此来观照我自己。在这个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的书籍充斥的社会,是你在时时提醒我,勇敢地求索至真至美的另一种人生。

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幸中的最大幸运。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远离我们。或许,你正徜徉千泊罗江畔,目光穿越千年尘世风霜,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

篇9: 读《屈原》有感

他博览群书、知书达理,有长远的目光;他有满腔热血去报国,辅佐两代君王,可最终官场失意,落得令人惋惜的下场;他从不与乱臣贼子同流合污,总是品性清高;他更有一颗爱兰之心,幽兰花香绕梁不息;他文采极好,诗歌造诣极高,我国的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便是他所创……他就是芈性屈氏,名平,字原、灵均,楚国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

自古以来,忠臣或是有民族气节的人,都是满腔抱负,激扬文字,忧国忧民之人。有的人留下佳话,如:班超、班昭、魏征、上官婉儿等等。也有未能有一展抱负,遗憾丹青。如:班固、屈原、司马迁等等。美名流传,爱国赤子,令人感叹!可屈原又何尝不是呢?

屈原的一生,唯爱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爱梅兰菊竹。兰乃花中君子,它不与世争俗,长在幽芳的山涧之中。世人赞美兰,用诗歌颂兰,如:王肃的“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等。屈原品性清高,立志为国打下一番事业,他不断的磨练自己,他的爱国之心令人为之动容。他踏入了水火两热的朝堂,辅助君王左右,治国理国。他吸取前朝的经验,提出“选贤任能”的新政。因为立新政,才使楚国强大。他之所以在官场上有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他的自我磨练与自我提升和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屈原为人正直,是一位谏臣。直言相劝于君王,必定会困难重重,他追随于君王身后,指出君王之过错,他不能容忍君王的错而不改。他看不惯那些大臣们阿谀奉承,祸国殃民。可是,谁又明白他的一番苦心呢?即使,他知道前方道路之艰辛,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他的忠贞,同样令人敬佩。

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导致楚怀王对他渐生不满,禁不住受一些流言蜚语离间,疏远了忠臣,最终流放了屈原。

官场失意的他,明明可以游山玩水,好不快乐!但,他没有。被贬之后,屈原仍然心系庙堂,感叹民生多艰。难道这不代表了他爱国,忠贞不渝吗?如不入朝堂,种兰、爱兰、写兰,这样他不至于后来被流放;仅凭诗,他也可以令后人赞赏。但他,还是选择了朝堂,因为他有雄伟壮志!

“虽九死其犹未悔”,为了楚国,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都会勇往直前,付出一切!他的一生可悲可惜可叹!他的一生绚丽多彩,也充满了坎坷!可他的抱负,却空遗憾!楚怀王,又何曾真正赏识过他呢?屈原在听闻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之时,怀抱大石,跳入汨罗江!

屈子屈子,千古一人!屈原一生,感人肺腑,爱国之心和远大志向,让后人赏识敬佩!屈原,美名长流后世!

屈原一生令人悲叹和惋惜,端午时节,更让我们追忆古人。虽然不求每人都像屈原那样雄才伟略,但自强自立,爱家爱国之心,更应从我做起。回首昨天,我们应问心无愧;面对今天,我们更应脚踏实地;展望未来,我们必将斗志高昂!

篇10: 读《屈原》有感

读完此文,我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想,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屈原所创的《离骚》,影响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离骚》被称为,人面临厄运之时“崇高而痛苦灵魂的自传”,“探求实现‘美政’理想的求索之歌”,“饱含爱国激情的千古绝唱”。可是,你又是否知道,屈原之所以能创《离骚》,之所以能创“骚体”这种新的文学形式,不单只是因为它饱读诗书,还因为,他会发现民间生活中的“文化精髓”再生活中,我们要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乐于发现生活中的不同,不落窠臼。乐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积极的去解决,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学习中,要好好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但不能盲目听从,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科学实验中,更是如此,还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提出。

屈原的精神能流芳百世,历千载而不衰,屈原的精神能流芳百世,历千载而不衰,与他的忧郁中悲壮地投江殉国有极大的'影响。假使屈原一生处荣受宠,仕途风顺;假使楚王能察纳良言,屈原的“联齐拒秦”的政治主张得以成功.人生中,如果顺顺利利,便变得没有滋味。所以,在遇到困苦时,不要自暴自弃,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正是人生的考验。

故事虽小,却蕴含了深奥的人生哲理。在一间事情发生时,不管在你看来是好是坏,在这其中,你乐于发现,都会有此收获,所以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勇于发现和探索。

篇11: 读《屈原》有感

空气凝固,风欲起而未能。屈原,你最终还是来到了边。你脸色憔悴,形容枯槁。面对无理的诋毁、不公的流放、坎坷的人生,你最终选择了纵身投进的这条大江。 用尽了力气,拂不去悲伤的回忆。

你――屈原,楚怀王的左徒,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相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能干,你是多么的擅长言辞,又是多么的明于治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主张抗秦,却遭受到楚国佞臣们的迫害。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技蔽君子之才。于是,你渐渐被君王疏远了,被流放了,直至看到你心爱的祖国灭亡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精灵,你赋《离骚》。没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遭到受尽诋毁的后果!你竭忠尽智,但终日被谤,你的心里又怎能无怨无恨呢?理智是冰冷的慰藉。

你最终选择了汨罗江为长眠之地。这一天,你出现在汨罗江边。憔悴枯槁的身心,就连渔夫都能看得出你那沉重的心。 你宁愿赴江流而葬身鱼腹,也不愿蒙受尘世之污浊。 这就是你,华夏大地上坚挺而自豪的脊梁。 你,就在这一年的这一天,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了对楚王的憎;以高尚的情操,表达了对楚国的爱。即使成为鱼腹中的佳肴,你也要与楚国永在一起,永不分离! 这时,在那一段沉沦历史的长夜中,熠熠生辉的只有这汨罗江中的一颗不屈的心!

啊,屈原!

篇12: 读《屈原》有感

我读了一篇关于屈原爱国事迹的文章――《屈原不离楚国》。屈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热爱故乡、热爱楚国。有人不理解屈原为何如此爱国,屈原回答道:“我爱楚国,为它的命运担忧,为百姓的痛苦伤心。”

战乱中他与仆人本已离开了故乡,可他却又调转马头回到了楚国,并下定决心:“如果不能实现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国!”最终,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深的眷恋,投入了汩罗江。端午节人们之所以纪念屈原,就是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屈原的爱国精神确实令人钦佩,如果每人都像屈原这样,那么何愁祖国不强大呢?所以,我也要做一个爱国者。像屈原这样的爱国人士比比皆是。

譬如少年英雄王二小,他把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死换得了他人的安全――把日本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里,可他,却光荣牺牲了。

自古至今,屈原、王二小等无数英雄人物,堪称我们民族的骄傲,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永远缅怀!他们的精神将激励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国也将因此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