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语录大全

关于《义鼠》读后感600字 义鼠的故事是真的吗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义鼠》读后感600字(共12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鼠》读后感600字,本文共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义鼠》读后感600字

我怀着震撼、惊讶的心情读完了《义鼠》这篇文章。

《义鼠》是罗长美写的,其中的内容是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一个小镇上,住着古丽娜一家,古丽娜的'父母很忙,没时间管她,古丽娜只和一只小老鼠玩。古丽娜总给它好吃的,但古丽娜不喜欢小老鼠在爸爸妈妈在家时来,但是,小老鼠还是来了。

这天,父母正要出门,小老鼠突然咬了古丽娜一口,疼得古丽娜大哭,接着,小老鼠又咬了爸爸妈妈各一口,爸爸非常生气,拿着棍子,跟着小老鼠到了室外,可奇怪的是,小老鼠只往空旷的地方跑,最终被爸爸的棍子打死,小老鼠死了,古丽娜感到天旋地转,定了定神后,才发现,是大地在摇晃,在抖动。一家人惊呆了,爸爸最先反映过来,大叫“地镇啦,快出来……”

可太晚了,远处的房屋正在撕裂,倾斜、倒塌……举世闻名的古吉拉邦大地震发生了。

小老鼠为了救古丽娜一家人,最终被爸爸打死了,这是一只多么有情感的小老鼠啊,只因为它和古丽娜是好朋友。要不是小老鼠,也许古丽娜一家早已压在了废墟之下。当我看到小老鼠咬古丽娜一家时,我觉得这只小老鼠是忘恩负义,可现在看来,这只小老鼠是有情有义,而且比我们人类还要有情有义。当大地震来临时,你会不顾生命危险,去救你的朋友吗?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因为她们自己逃命都还顾不上,又哪里会想到自己的朋友呢?

祖国需要有小老鼠这种精神的人,世界也需要有小老鼠这种精神的人,我们都应该多为别人着想着想,不可自私自利,这样才能让祖国、让世界更美好。

<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dushubiji/

【1】 【2】

篇2: 《义鼠》读后感650字

我怀着震撼、惊讶的心情读完了《义鼠》这篇文章。

《义鼠》是罗长美写的,其中的内容是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一个小镇上,住着古丽娜一家,古丽娜的父母很忙,没时间管她,古丽娜只和一只小老鼠玩。古丽娜总给它好吃的,但古丽娜不喜欢小老鼠在爸爸妈妈在家时来,但是,小老鼠还是来了。

这天,父母正要出门,小老鼠突然咬了古丽娜一口,疼得古丽娜大哭,接着,小老鼠又咬了爸爸妈妈各一口,爸爸非常生气,拿着棍子,跟着小老鼠到了室外,可奇怪的是,小老鼠只往空旷的地方跑,最终被爸爸的棍子打死,小老鼠死了,古丽娜感到天旋地转,定了定神后,才发现,是大地在摇晃,在抖动。一家人惊呆了,爸爸最先反映过来,大叫“地镇啦,快出来。”

可太晚了,远处的房屋正在撕裂,倾斜、倒塌。举世闻名的古吉拉邦大地震发生了。

小老鼠为了救古丽娜一家人,最终被爸爸打死了,这是一只多么有情感的'小老鼠啊,只因为它和古丽娜是好朋友。要不是小老鼠,也许古丽娜一家早已压在了废墟之下。当我看到小老鼠咬古丽娜一家时,我觉得这只小老鼠是忘恩负义,可现在看来,这只小老鼠是有情有义,而且比我们人类还要有情有义。当大地震来临时,你会不顾生命危险,去救你的朋友吗?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因为她们自己逃命都还顾不上,又哪里会想到自己的朋友呢?

祖国需要有小老鼠这种精神的人,世界也需要有小老鼠这种精神的人,我们都应该多为别人着想着想,不可自私自利,这样才能让祖国、让世界更美好。

篇3:狗猫鼠读后感600字

狗猫鼠读后感600字

狗猫鼠读后感600字

《狗、猫、鼠》这篇散文出自鲁讯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曾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多次阅读,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意,希望我的理解能够正确。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

鲁讯先生在文中阐述了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时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歼笑。鲁讯先生说他讨厌猫的第2个原因就是猫虽然和狮虎同族,都食比自己弱小的动物,但猫却具有一副媚态,正同我们现在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饰自己的某种本性,其是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他更加虚伪。猫平时总是吃饭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懒做的人,有东西吃就比谁都积极,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像广东话中的一句俗语:“吃野吾做野,做野打烂野。”鲁讯先生还告诉我们,老鼠中并非全部都那么讨厌,其实有写隐鼠很讨人喜爱,很有灵性,但却遭到别人的摧残,其实,人人都可以对这些弱小的生灵赋予一些爱心和同情,为什么有人就做不到?这可需要反思一下。

看了这篇带有深刻寓薏的问张文章,虽说我不是受益匪浅,但是我却在其中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2.

天,我又读了一遍鲁迅的《朝花夕拾》.对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其中的《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讯先生在文中阐述了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时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歼笑。

“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的一匹花猫下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而后来却越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他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的他们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随意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部省略了罢.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腰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欣赏鲁迅的写作手法,更欣赏他的这种态度.这篇文章表面上写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鲁迅巧妙的运用了往事抨击了那些侵略我们国家的人们.他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为鼓舞国家的士气做出了贡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

篇4:人鼠之间读后感600字

萨卡波斯德你好!

因为《愤怒的葡萄》,我们相遇。在我的书评后面,你推荐了《人鼠之间》。我找不到你说的这个单行本,但找到了《人与鼠》这个小说集。也许书还是老的译本好,但在找不到的情况下,我就用这个“将就”一下吧。

诚如你所说,《人与鼠》“像电影剧本一样,很简捷,但是很感人”,我也把“结尾看了好多遍”:

“于是乔治举起枪,拿稳了,把枪口对准莱尼的后脑,他的手在猛烈地颤抖,但是他脸上的神情很坚定,手也就随着稳定下来了。他扣了扳机。枪声滚上山顶又滚了下来。莱尼受到震动,慢慢地躺倒在沙滩上,没有哆嗦一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更何况是亲手杀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就像我们所共同认为的那样,“斯塔贝克的文字风格确实不是很有感染力”,《人与鼠》的行文一如既往地没有多少波澜。前面相当一大部分没有勾起我的兴趣,我只是任故事自然而然地进展。也许是我们看惯了学者小说的文采和技巧罢,对这样淡淡的文体往往变得很麻木。但是,也往往是这种淡淡的文体能带来更大的震撼。相比长篇的葡萄,这个小中篇情节紧凑多了,人物性格也更加鲜明,尤其是结尾,一下子把小说推到了高潮。

在《人与鼠》中,我们再次置身于一种多重对立的人际关系中。

一方面,乔治想要和所有那些雇工一样,选择得过且过、赚到钱就去逛窑子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照顾脑子有点弱智的莱尼,允诺给他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无拘无束的乌托邦乐园——尽管连他自己在内都知道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莱尼是个善良单纯、有点智障的可怜人;另一方面,冥冥中他又被赋予高大的身材和骇人的力量,并且这力量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给别人带来了伤害,比如那些老鼠、小狗禁不住他的抚摸而死,比如扯着那个女孩的衣服不松开,被告强奸而不得不再次流浪,比如捏碎了柯莱的手和扭断了他老婆的脖子……

小说也呈现了所有白人与黑人克鲁克斯的对立。克鲁克斯离群索居,寄身马厩之中,除了老板、老板儿子柯莱和车把式斯利姆,再没有人和他说胡,他只能靠读书打发孤独的时光。孤独的又何止他呢?心理畸形的矮个子柯莱不也靠欺压高个子来获得心理满足感吗?他那明星梦破灭的老婆,不喜欢柯莱,于是到处卖弄风情,她的内心也是一样的孤独。在《梵高先生》里唱到,“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我们生来就是孤单”,我们是多么需要安慰啊!得不到安慰的后果不是自行崩溃就是造成他人的毁灭。

就像坎狄的那条散发着臭气、生不如死的老狗一样,它最后的结局不过是摆脱折磨、尽快的死去,除此之外更无他法,老坎狄的命运也是这样;同样,对于无意行凶的莱尼来说,等待着他的不是来自柯莱私刑的折磨,就是来自朋友抚慰之时没有痛苦的了断。前者是对人道主义的公然藐视,后者则引起我们内心更为剧烈的疼痛。莱尼的存在没得选择的,就像我们所有人的生命一样,但他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种适合他的生活。造化弄人的意义就是剥夺了本该属于我们人的乐土,而将我们置于完全陌生而又独立的环境之中。不是所有人都要选择改变的能力,于是,造成了所有的悲剧。于旁观者,我们何所为?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在寻找着答案。

萨卡波斯德,我又罗嗦了好多,期待你的高见哦。

再次感谢你的推荐,要不是你,我再读斯坦贝克就说不清是什么时候了。也许这次错过,以后就再也无法遇到了呢。

篇5:人鼠之间读后感600字

“人类已被证明具有伟大的心灵和精神——面临失败的勇气,勇敢无畏的精神,宽恕和仁爱之心。作为一名作家,必须宣扬和赞颂这些。我认为,一个作家如果不能热忱地相信人类有自我提高的能力,就不会献身于文学,也不能算是文学界的一员。”这是约翰·斯坦贝克在1962年接受诺贝尔文学奖金时所说的话。斯坦贝克如是说,也如是做。从《煎饼坪》到《胜负未决的战斗》,从《人鼠之间》到《愤怒的葡萄》,斯坦贝克都是以美国的土地和人民为题材,他替穷苦人说话,为被压迫者申辩。

《人鼠之间》作为斯坦贝克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也是挺富有曲折性的。最开始他动笔时写的是剧本,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写成了小说,后来大获成功后,又再次改编成剧本。并被搬上了”百老汇“舞台,还被授予了1938年“纽约戏剧评论奖”,1941年被拍成电影。

这个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两个一贫如洗,却又相依为命的美国流动农业工人在追逐梦想道路上遭遇的曲折并最终走向灭亡的悲惨故事。

开头的开头,以寻常的场景铺垫,两个男主人公出现,他们的形象又带有强烈性的对比,乔治,身材矮小,步伐敏捷,棱角愤民,小而强壮的手,精瘦的胳膊,而莱尼,魁梧的身材,毫无特色的无关,浅色的大眼睛,宽厚的溜肩,像熊拖着熊爪那样拖着步,胳膊松弛地垂在身侧。 精明的乔治和憨笨的莱尼,和别人独来独往不同的是,他们俩都是在一起,如此鲜明的组合,甚至让面试的老板怀疑:“我问你能从这家伙身上得到什么好处?他的薪水都给你吞了?” 可事实呢?

看似人高马大的莱尼,实际上是个“白痴巨人”,很多时候都会事情忘记了,因为身高和体力所带来的优势,却又注定要为他自己带来悲剧的命运。莱尼喜欢一切柔软的东西,之所以会离开原来的农场,就是因为他看到一个穿红裙子的姑娘,莱尼伸手摸红裙子让姑娘以为莱尼想做坏事。最后只好离开。因为在莱尼的印象中,所有一些柔软的东西象征着美好的明天,摸着柔软的东西也许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就在不远处。

20实际30年代的美国,由于银行的强取豪夺,失去了土地和家园的佃农和季节性工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他们没有土地,却又渴望拥有自己的土地,从此翻身当上主人。

所以莱尼总是让乔治重复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他们甚至觉得他们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有未来的人。确实,如果说莱尼能够聪明记事点的话,那么实现梦想其实只是时间的问题。可是也只能是如果。所以所谓的“将来某一天,咱们会把挣的钱凑起来,买座小房子,几亩地,一头牛,几头猪,然后靠地过日子,养兔子,”终究只能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薄薄的一本书,因为两个主人公的共同梦想,演绎了一场黄粱一梦。从怀揣梦想,到最终只能看着莱尼因为一身蛮力带来的接二连三的麻烦,乔治亲手结束两个人的梦想,让人看完不胜嘘唏。而从头到尾,作者都是通过一系列形式多变的语言动作和富有变化的外部动作,凸显人物的心理变化。

《人鼠之间》没有土地,没有家园,没有一点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的流动工人,其实就是和老鼠一样,在自然界,老鼠不具有抗争的能力,他们常常被人追打,只想着精心铸窝,储存粮食。以莱尼和乔治为代表的流动工人,正如那四处逃窜的老鼠,到处漂流,渴望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房子,最后却希望落空,计划化为乌有,只能成为和别人一样的人,那个时代里一个悲惨的缩影。

或许这只能是他们无言的呐喊!

篇6:人鼠之间读后感600字

很薄的一本书,覆盖的人物不多,时间也很短,只有三天,情节也很简单,不像美剧24小时,每个小时都那么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可是放下书,心里沉甸甸的,灰暗和忧伤,久久挥之不去。

Lennie总是惊惶地问George,我还可以养兔子吗?是的,兔子。他念念不忘的就是那一窝未来的兔子,还有他喜欢的老鼠和小狗,他喜欢抚摸柔软而毛茸茸的东西。没有欲望,仅此而已。

他是个弱智,他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人就是George,还有兔子老鼠。他一遍一遍地要求George给他描述他们的美丽的梦想,他记不住别的,但是记得住这个梦想的点点滴滴,却总是要George来讲述,好像那样才更真实。

他和George很独特,因为其他男人都是独来独往,在一个地方挣够了钱,然后出去花天酒地,然后再找下一个地方的工作,到处流浪,从不安定下来,像老鼠一样。但是他们不同,他们有梦想,至少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他们也有彼此,互相依存,即使总喋喋不休抱怨Lennie的聪明的George,也是依旧抱怨,却也依旧不肯舍弃Lennie独行。

他们的梦想不但激励牵引着他们,也给年老受伤的Candy和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的黑人带来了希望,他们急切地希望能在也一部分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工作,不再迁徙,至少,不会因为年老无用而且发臭,就被人迫不及待地想要除掉,就像那条狗一样。

George是聪明的,我一度也曾经不理解他为什么没有弃Lennie而去,是否只是因为满嘴脏话下隐藏的骨子里的善良。可是失去Lennie,George的眼睛也黯淡了,他的梦想,其实是和Lennie连在一起的,只有不晓世事的Lennie和他在一起,他才有实现那个梦想的动力,他们是彼此在互相支撑,在失去Lennie以前,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确切地明白。在那之后,孤单的George也不再独特,成为淹没面目的众人之一。

书里没有哪个人是一直过得开心快乐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对话就弥漫着悲伤和绝望,连那个到处招惹人注意令人讨厌的漂亮姑娘也是孤单的,而她不自信又没有安全感又倚强凌弱的丈夫,也是个悲剧人物。

看完书以后去网上搜了搜,才知道作者获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是他最出名的作品之一。

前一段和朋友说起《活着》,我说《活着》的情节很悲惨,但是看到最后,福贵经历了那么多,却还年老而顽强地活着,我觉得自己看到的是千帆过后的坚强,对生命的本身的尊重。这本书则不然,全书的结尾大概在开头就可以预测得到,但是合上书还是抑制不住地悲伤,因为所有人的梦想的丧失,大概除了Lennie,仍然怀抱着他的梦想,以那样的一种方式。

篇7:人鼠之间读后感600字

无论人与鼠,最好的打算往往落得一空。——罗伯特·彭斯

必须承认,看到这本书就是一个意外,也是必然。我从来不知道这位作者,也没有从任何人的口中听到它,但是当时的我一看到这个名字,我就被吸引——人鼠之间(ofmiceandmen),来源于这个名字,它勾起了我的一切兴趣。

使得我能够延续看下去的原因还是在于我后面对他的补充了解。诺贝尔奖得主,关于承诺、孤独、希望和失去之书。看完简介我就知道了,这是一部BE的书,书也很短,我一度觉得我没有勇气读下去,出于对已知命运无法改变的不忍。

我不知道我在最后有没有读懂它,莱尼注定要死去,与其让他死在别人手里,不如就死在他最好的朋友乔治手里,这和那个老头的狗的故事如此相似啊。悲剧之悲在于没有人是刻意为之,结局却依然走向了死亡。

莱尼死了,乔治的土地梦也不会再有,乔治不同于其他流浪者在于他有莱尼。莱尼死去,他的生活归为平凡。

他们是美国大地上一群没有根的年轻人,期待着拥有自己的土地,有一个安稳的家,而不是这样有一天过一天的日子,可是期待是梦里的期待,他们不会有未来,他们的一生就是流浪,独自一人的孤独。

我很难不想到自己,想到千万个打工的中国工人,他们奔跑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追逐着微末的希望,远离故土,远离妈妈,最后得到的是什么?我不禁问自己,你走出家乡,走出田野,手里却空空如也。

这是我上半年看过的最好的书。以下是我喜欢的书中的句子:我见过太多脑袋里装着一片地的人。从来没人真的得到过。

有时候,一个瞬间会像现在这样驻足停留,久久盘桓,持续的时间远远超过一瞬间。在这个瞬间,声音和动作都停止了。这个瞬间远远超越了单纯的一瞬间。然后时间苏醒,慢吞吞地继续前行。

“咱们和其他人不一样,因为我有你,而你有我。”

篇8:人鼠之间读后感600字

《人鼠之间》是我非常喜爱的一本书,只有八万字,六章内容,短小精悍。作者是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斯坦贝克曾做过工人和记者,对贫苦人民的生存状况非常了解,《人鼠之间》就出版于1937年经济大萧条时期,主人公就是生活贫困的工人。

初次看到书名的人可能以为是有关人和鼠之间发生的故事,实则不然。书名是取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第一部诗集《致小鼠》,里面有这样一句诗:无论人与鼠,再周详的计划都可能事与愿违。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工人的生活状态与老鼠并无二致。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备受欺凌,为求生存,四处做工,生命脆弱的随手一捏就会消逝。何者为人?何者为鼠?本是容易区分的物种,却在那样一个时代被混为一谈。“鼠”是底层工人的象征,书名《人鼠之间》就是对底层工人生活状态的最好描述。

书中的主人公莱尼是一个爱摸软毛、头脑笨拙、四肢发达的傻大个。而乔治是一个絮絮叨叨、察言观色、头脑聪明的小机灵。两人相依为命,四处漂泊打工,艰难的生活着。莱尼和乔治心中始终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有自己的一小块地,一间小屋,一头牛,一只兔笼,一些小鸡,这些梦想中的东西在他们压抑的农场打工生活中,给他们了无数希望。在新的农场里,他们认识了新的朋友,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到来。然而命运对他们是不公的,莱尼天生神力,但是智力低下,对于自己的力气大小认识不够,所以常常惹来麻烦。对自己真爱的东西,总在不经意间把它毁坏,好比第一次他不经意间捏死了老鼠,第二次是一只可爱的小狗,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喜欢和它们玩,但是动物失去了生命。直到第三次,莱尼不小心扼死了农场主人的儿媳,闯下了大祸,农场主人的儿子必定要对莱尼进行残暴的处罚,报复莱尼,于是乔治在没有法子的情况下,亲手结束了莱尼的性命,因为这样,莱尼才能免受折磨。随着枪声响起,所有人的梦想破碎。

在阅读时,我隐隐约约的预见了这是个悲剧的故事,但仍然被作者的文笔所吸引,最后被结局震撼到无话可说。也许这就是作家的高明之处。除了乔治和莱尼,书中出现的各个人物都色彩鲜明,作者对“希望”、“苦难”、“孤独”、“友谊”等主题的阐释,让人印象深刻。其实我们又何尝不像书中的人,总在做着梦,梦想或许会有一条岔路,人生就会与众不同。现实与理想,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是这样交织着相互较劲。

《人鼠之间》这个悲剧故事的发生,是时代的烙印,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社会底层的悲凉命运,在人命如鼠的年代,梦想总归是梦想,当现实照进来的时候,带给梦想的是破灭。幸而现如今的社会不是当初黑暗布景下的环境,不是以前那种愚昧和无知的时代,人们不需要靠他人的施舍,只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实现梦想。所以,在现实社会里,不管梦想有多远,也不管结局是什么样,我们所能做的是通过不竭的努力,不断地奋斗来尽力实现目标,或许人生的结局我们无法知晓,但我们能左右的是人生的过程。

篇9:狗猫鼠读后感600字

说起仇猫,鲁迅先生自己觉得理由充足,光明正大。猫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但在我个人的观点看,猫的性格并非仅限如此。猫的天性是贪玩,也懂得感恩。资产阶级文人对上面的人会阿谀奉承,对下面的人却视而不见。先生借猫的媚态间接批判资产阶级文人大谈人伦纲常,繁文缛节。究其根源,就是批判资产阶级文人的高谈阔论和阴险的嘴脸。借此表达鲁迅先生为代表的提倡新文化教育体制的倡导者的坚定信念。

鼠在本文中轻描淡写,我反复思量鼠大概就是代表弱者吧!旧社会穷人受尽欺凌,受尽苦难。鲁迅先生经常和穷人接近;他有一颗热忱的同情心,体恤穷人,接济他们的生活。

隐鼠是先生饲养的宠物。很可爱,与人亲近。借此来表达童年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和童真,用隐鼠聊以自我安慰。归根结底,鲁迅先生的新文化教育体制得不到重视和推广应用。用先生在文中所写:“我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借此话来讽刺资产阶级文人的顽固不化迂腐的陈旧思想。

在鲁迅先生的那个年代,中国还处于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社会。封建思想教育仍占据着对青年教育的主导地位。青年一代渴望接受新的文化教育,却遭到无理的阻挠。1925年的女师大风潮学生运动遭到了镇压,更使鲁迅先生坚定了对新文化教育体制的推广的信念。

鲁迅先生的一生致力于青年教育的工作,用他的思想影响着青年一代,激励着青年对革命的热情,对革命的信念。掀起革命的大风潮推翻黑暗的旧社会,推翻资产阶级的黑暗统治。间接以文代武来推动革命的步伐,从而实现革命的胜利。

篇10:《超级笑笑鼠》读后感600字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年(3)班的李贝同学。自从我听了晓玲叮当的坐谈会后,我买了好几本晓玲叮当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超级笑笑鼠》这套书,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和我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超级笑笑鼠》这套书讲的是一个美妙无比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座山,山前有片很大很大的.森林,森林边上有一个很美很美的小镇――“嘻哈镇”,嘻哈镇上生活着一群非常开心的动物居民,他们彼此相亲相爱,发誓做永远的朋友。在这个美丽而奇特的小镇上发生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也令人感动的 故事。

《超级笑笑鼠》这套书中描写的每一位动物居民的个性都十分鲜明。有喜欢写诗和异想天开的笑笑鼠,有特别想成为惊世骇俗的毛毛虫的毛毛虫,有挣钱就是人生首要目标的咕噜牛,有喜欢说乖乖你的龙的老龙咪咪,有非常想成为偶像小猪的酷呆呆,还有迷糊鼠、经济大鳄、河马太太 这些可爱的动物朋友中我最喜欢笑笑鼠,因为“笑笑鼠一到,大象的门牙都笑掉。”这只聪明而又可爱的小老鼠只要“眨巴眨巴她那双像黑豆一样骨碌骨碌乱转的眼睛,脑子里马上就会冒出一个稀奇古怪的念头,这些念头有时是聪明的念头,有时却是又蠢有可笑的念头,所以我们总是能在她身上发现可笑的故事,这些可笑的故 事每次都能让我哈哈大笑。这时候的我是快活的、天真的、没心没肺的, 这时候的笑声是甜蜜而愉快的,这也就是作者晓玲叮当姐姐带给我们的快乐时光。读完这套书后你一定会发觉自己变得爱笑了,当你遇到烦恼的时候,只要想一想笑笑鼠那些个可笑的故事后,所有的烦恼定会被你抛到九霄云外了。

篇11:《狗猫鼠》读后感600字

猫捉老鼠本是天经地义,然而不知是物竟尽择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猫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狗。狗拿耗子再不是多管闲事了。

猫是鼠的天敌,猫从小就是吃鼠长大的,而就算是天命也有变数,总有向小猫挑衅过的硕鼠,也有被群鼠欺凌过的病猫,但这些和猫吃过的鼠相比,远可以被忽略。

不过病猫的个案会提高猫的警惕,至少成为被鼠欺负的病猫是猫的一种担心,这是猫的推理,而猫就是吃鼠的猫;硕鼠的事迹放飞鼠类的梦想,每只鼠都幻想成为那只鼠,这是鼠类的逻辑,但鼠就是鼠。

强势的猫忧虑,弱势的鼠梦想,而猫和鼠就在这种杞人忧天的紧迫和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进化的,相同的是大家都需要夸大事实。旁观者或觉本无可改变,而当事者却活在自己的逻辑里,总体的趋势也并不影响个体的奇迹,所以天真总会被印证。

狗为什么会喜欢捉那脏兮兮的耗子,我没有像巴甫洛夫那样做过实验,所以并不清楚,但据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娇贵品种例如狮子狗、哈八狗和一些长得像狐狸的不知名儿的狗大都捉不了耗子,能捉的只是那些并不怎么惹人喜爱甚至有些让人厌恶的劣种狗,黄狗就是其中的多数狗族。黄狗是何许狗也?就是本来是经常吃人类排泄废渣,但随着抽水马桶的发明和禁止随地大小便的明文规定便被砸了饭碗,因而经常耷拉着脑袋在街头流浪的狗。因此可以说是黄狗取代了猫的地位。

黄狗抢了猫的饭碗,猫儿们自然心有不甘,于是他们便千方百计地去找黄狗的麻烦。若是一只猫在街头碰上了一只黄狗,他便会受了静电感应一般立即竖起全身的毛发,翘起尾巴,蹬紧了后腿,准备与黄狗大干一场,若是黛玉式的腼腆黄狗,自会绕道而行,算是万事大吉;若是鲁达型的粗暴黄狗,他便会凑上前去比试高低,要与那猫自然畏惧,便立马大吸一口空气,鼓大肚皮,撑起身子,然后小吼一声,佯装猛虎下山,试图唬住黄狗;那狗却不作丝毫退让,硬是要与他干到底。那猫儿早已被吓得撒了一滩猫尿,终是没辙地逃走,并言今天没空,某年某月某日再好好干一场云云。

那狗也倒霉,又在街上撞见了猫儿,这回可不是一只,而是一群。然而那狗照旧是泰山压顶而声色不动,先是露出几颗犬牙,接着狂吠两声,甩动尾巴,白壁无瑕头便溜,然后是一群猫儿追杀一只黄狗,再然后是漫天飞舞的狗毛。

狗,猫,鼠代表了鲁许迅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三个阶层,我不知道应读该用手中这杆笔去抨击哪个赞颂哪个,心中只有一种同情,发自内心的同情,同情生于那个适者生存,而大多人都不是适者的年代的鲁迅。记得有个老师说过:鲁迅的文章,只适于浏览而不是品味,以我的知识面去揣摩他老人家的情感还为时过早,可我已能体会到鲁迅对这个日渐浑浊的世道的无奈与悲切,他用他的笔战斗着,挽救着奄奄一息的中华民族。可这,只在历史的轮回里留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呐喊与彷徨。也许,这就是鲁迅,一个高于世俗而又不脱离世俗的革命家。

篇12:关于狗猫鼠的读后感600字

记得鲁迅曾写过一篇《狗·猫·鼠》的文章。鲁迅是仇猫的,因为其所爱的,舔舐墨汁的,陪伴鲁迅一两月的,会“数钱”的,被长妈妈踩死的的隐鼠,长妈妈说是被猫猫叼走了。所以鲁迅便要为隐鼠报仇: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先是追赶,袭击,后来用飞石击打,或是诱入空屋关门打猫。这种近乎虐待狂的行为,足见儿时的鲁迅心理也是很容易仇恨。

幼年时期与母亲单独住在一间小屋里。那时候只有煤油灯,是按户口供应,由于我和父亲的户口一直没办好,煤油得节省着用。一到夜晚,四周黑得吓人。那时候的老鼠真多,夜晚四下里悉悉索索、吱吱乱叫乱跑。母亲胆小,紧紧抱着我,躲在被子里睡觉。母亲的胆小传染到我,变成了一种恐惧和害怕。

有时候邻家的猫会突然潜入家中来,蓝艳艳的两只眼睛在漆黑的屋子里更是吓人,而猫捉住老鼠,老鼠的惨叫声时常把我吓哭。

后来我们家也喂养了一只猫,可每到发情期,半夜思春的叫声撕心裂肺,我多半是捂着头躲在被窝里哭着睡的。

这些便是我讨厌老鼠和猫的缘由,先是恐惧的怕,再到后来的深恶痛绝。

庆幸的是每当老鼠猖獗时,我家狗狗阿黄则在屋子里追来追去,邻家的猫来了也一并追赶。由于猫猫会上房梁,狗狗则在下面吠叫,折腾大半夜方能安静下来。

那时候的农村,老鼠特别大。受到父亲的影响,学会了用捕鼠夹捕捉老鼠和腌制鼠肉:将杀死的老鼠剥皮,掏去内脏洗净,用少许盐遍抹,体内放一小块生姜,放置于阴凉处,七天后取出晾晒风干。取风干之鼠肉,置于盘中,放少许生姜丝和大蒜片,放于笼中蒸熟。取而食之,醇香味美,唇齿溢香,至今回味。

然而,长大以后,见到的老鼠,种类繁多,大小形态各异,肥瘦美丑不一,垃圾堆、厕所、阴沟处处可见,最终留下的感觉只有恶心。所以再也不愿去食用老鼠肉了。

小时候缺衣少食,在一种怪怪的好奇心驱使下曾经吃过猫肉。记忆中有些酸涩,咀嚼艰难。由于痛恨猫,加之记忆中的不好感,后来连果子狸这样的所谓美味是绝不去品尝的。

小时候曾非常喜欢狗狗,后来却变得讨厌腻烦起来。

小时候的记忆里,每年的冬天,几乎家家都要杀狗。对于狗肉的鲜香,远远闻之则口水直流,那种馋涎是难以言表的。

直到五岁左右的一个下雨天,和我一起成长的狗狗阿黄突然不见了。我哭着连续在房前屋后、山上山下四处呼唤寻找,嗓子都喊哑了。外婆见我如此没完没了地寻找,这才告诉了真相,原来我家的阿黄狗狗被坏人打杀了。我一听便大哭起来,伤心至极,哭昏了过去。从此以后,不愿再吃狗肉,偶尔与朋友们出去吃狗肉,也只是品尝一两块而已。

天空的鹰已经十分罕见,夜里的猫头鹰也成为稀缺动物,地下的蛇成了人们的盘中佳肴。猫已经成为宠物猫,不再吃老鼠。狗已经成为宠物狗,不再拿耗子了。从此鼠民国度一片安定和繁荣。如此,鼠民自然也就无法无天起来。听说东北硕鼠体格魁梧,皮光毛亮,连猫也要退避三舍。这也就改变了人们对老鼠的看法。

于是人们也开始喜欢起老鼠来,有人更是推出了《米老鼠》、《猫和老鼠》等动画片,不仅化解猫和鼠的世仇,猫鼠同眠,更是让猫和老鼠成为了玩伴和朋友。而狗狗也自然而然成了猫和鼠的朋友。

原本天经地义 “猫捉老鼠”和“狗拿耗子”的正义行为变成了不和谐之声。仔细想来,的确应该这样呢:因为人们饲养这些宠物,这些宠物们不再为一日三餐而外出狩猎或觅食,“猫性”、“狗性”早就被改变了,而“鼠性”依旧,所不同的是老鼠可以和猫狗一起共进大餐了。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养猫养狗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宠物猫、宠物狗是不需要捕捉老鼠的。鼠民也都过着祥和安逸的生活,树丛草地经常可以看见鼠民们悠闲地的散步或嬉戏的情景。鼠民和人民和平共处,取食有道,行走有序,好一幅和谐画卷。

狗狗见了猫猫总还是喜欢追打的,尽管主人会呵斥,狗狗依旧也要装模作样狂吠几声的。狗狗见了老鼠,仍旧会去追赶,但能拿住耗子的,似乎罕见。

其实人与动物的分别大概不需要太严格的,老实说,所谓的肮脏、邪恶,或是公理、正义等,都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狮子猎杀弱小动物,我们能说狮子凶残吗? 人们捕杀动物为食,是否是凶残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也养一方鼠,由此可以见水知人,见土知鼠,鼠如其人,人如其鼠。

如今猫鼠狗一家亲,构建了动物史上最完美的神话。只是我却不喜欢这样的神话。

如今之对于猫,依旧讨厌。

如今之对于鼠,依旧憎恶。

如今之对于狗,也不在喜欢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