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语录大全

《早晨从中午最初》读后感 早晨从中午开始mobi

白青语录网 给大家分享关于《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精选12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1

匆匆岁月,究竟追求的是什么呢?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

路遥,他对写作疯狂的态度对于外行来说,可能你不会明白。但若把这比为对事业的态度,我想大家都会理解。就像老师对学生不耐烦的一遍又一遍教导,就像医生不辞辛劳的救苦救难,就像警察不顾生命危险与歹徒英勇作斗争等等各行各业。

我虽是个普通的学生,有着普通的资质,普通的写作能力,更谈不上多大的文学名声,但我对写作,犹如僧人对佛祖那颗敬仰的心。在我心中,我每每写一篇文章便像完成了一个艺术品。

当我写到大漠塞外,我眼前恍如出现黄沙漫天飞舞,远处一行人骑着骆驼,炎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他们汗流浃背,脸上的肤色似与漫天黄沙融为一体;当我写到江南烟雨,青石板的小巷赫然出现在我脚下,一穿青色薄衫罗裙的.女子撑着竹伞回眸一望,一眼万年,便直直望到我心里去;当我写到战场乱世,大街巷尾的流氓痞子从军报国,锦衣玉食的怕死少爷拿起了长枪,一去不知死生。他们生得壮烈,死得也壮烈。

片刻,我虽未移脚步却已历经风云,品味过多苦辣。

这样,我就越发能理解路遥先生了。我们写作不为稿费,不为名利,也不为迎合。即使过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一辈子,在旁人眼中是个写不出名堂的倔人,我却为这倔而自豪。

书中,路遥老先生并不喜欢那些看重他名声地位,因此求他办事的人。这里,我想说很多人误解老先生清高不能帮忙,殊不知老先生是真的没觉得自己有多大成就。我想,我们都是只愿将灵魂栖身于书本中,让精神自在地受着熏陶洗礼,而不愿沾染尘埃。换句话说,我们就是‘不合群’,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单纯一生,写尽世间风云变幻,苍穹绝海。

我并不想歌颂我们多么伟大,相反,大部分很平凡,像路遥先生这样出名的人物是几千几万个作家都想成为的样子,但屈指可数。眼红吗?

可我对先生只剩下敬佩了。路遥先生长期只有一只老鼠的陪伴,住在四面透风的一个医院的废弃小屋。他甚至为了写作没了早晨没了吃饭,用大量的香烟、咖啡来提神。经常睡眠不足,常是几天不出那间废弃的小屋,差点儿为写作送了命。

真不知是说他傻还是说他痴呢!

不过只怕‘世人笑我太疯狂,我笑他人看不穿’。

拿起笔,一纸疯言笑语泪满裳,可梳妆?岁月无情,但求雨过作还在,伊人赏。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2

每个人的生活模式,都逃脱不了自己的认知。这本平凡的世界背景故事完成于92年初,路遥也享受了作品成功的喜悦,并且对未来做了一点展望。只是万万没想到,同一年自己就撒手人寰。人的行为模式多取决于自己的认知,即便有时候认知是错误的,但因为一直在关注所谓更重要的事情,并没有来得及去纠正错误认知。在我看来,路遥便是如此,以近乎偏执的态度来创作,生怕中断会引起思路的割裂。无休止消耗身体的代价是加剧了身体的衰弱。我也相信,创作出好作品让女儿自豪的价值,远不及亲人陪伴的'价值。

路遥觉得紧急创作期间,晒太阳是一种奢侈。对比村上春树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跑步,多年来笔耕不缀。不由得感概,身体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你只有活着,才能创造更多的可能和更伟大的作品啊。四十岁的生活感悟跟六十岁也是截然不同的,哪怕世界上没有平凡的世界,也可能会出现其他一样优秀的作品。但是人早逝,留给亲人的只会是痛苦。

我因为很喜欢平凡的世界,读完之后才找来本书阅读,没成想创作过程如此辛苦,生活习惯如此不健康。用人生巅峰换来的这本书,不知在作者临终前可曾后悔?

你是想轰轰烈烈地活到四十岁,还是想平静幸福地活到八十岁?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3

每个人都渴望不平凡,路遥的创作随笔却让我明白,做好平凡的自己,即是不平凡。

《国史新论》有云:“一切有为,皆从无为出,皆须在无为上建体。”路遥生于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却写出了一部史诗般不凡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大雁,在人生的迁徙之中,企盼着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完成自己心中的梦。

只是,往往我们的梦伴着不凡的,随着岁月,慢慢流逝或沉睡了。小时候,我们觉得明月触手可得,觉得阳光也灿烂,心中都有着或大或小的那个不凡的梦。可当有一天,我们知道明月有多远,社会有多黑暗,前途又有多坎坷,那个远大的斗志便消磨殆尽,我们习惯了温柔的港湾,也习惯了暖心的怀抱,无意间消弱了我们追求不凡的力量。“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消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路遥用那充满智慧的笔墨,洒下了如此一段令人恍然大悟的话语。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不经历刺心的疼痛,又怎能感受玫瑰的温柔。

“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这句话仿佛便是一个令人终身受益的矿藏,路遥用他一生完美诠释了这句话。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他完成了一步不凡的超越,从创作随笔中可瞥见他的心酸,为了这个超越,他奉献了整个青春,整个人生,他用热忱谱写了人生最华美的篇章。此记得又让我想起了如今的那一句“错得不是我,而是这个世界。”我没有理由去怪这个世界,大家菜同经历盛大华丽的青春,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朝气是一种青春的资本,失败是用来占用,胜利是用来超越,世界是用来改变。

改变世界?你是否曾想过这又太狂妄了呢?

丰子恺的'《豁然开朗》给予了答复:“不是世界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世界。”我们为何不改变看世界的角度,那些你暂时不能占用的,不能克服的,不能容忍的,不能宽容的,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路遥用一生证明,改变世界并非不可能,而平凡之人怎会一直平凡!

作者用青春的流失换取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可谁能保证他的成功?可又准能说他的成功只是偶然?在你想跑而且能不停奔跑的时候,就是上天想让你成功的时候。

你没有一万个理由放弃,却有一万个理由让这个世界接纳你自信的笑靥,成就不凡的自己。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4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读了好多遍,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可以说读书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的身影。当时听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虽然欣喜,却也为路遥不平,因为在我心里《平凡的世界》才是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没有夸张的修辞,慢慢展开的人物画卷,人生的选择,思想的碰撞,发展的合理性,所有的一切我都喜欢。然而温暖的背后,总是有寒冷在支撑。正如路遥为这本书倾注了十年心血,历尽生活的磨难。《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的创作随笔,非常完整地记录了他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过程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关于荣誉和成功:渴望被认可,但是不会沉迷鲜花与掌声。写作《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遥发表了小说《人生》,到达了自己文学事业的第一个高峰,鲜花掌声接踵而至,同时还有繁多的信件和会议填满了他的人生。然而他对自己的取得的赞誉十分清醒,“我几十年在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我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某种回报而感动人生的温馨。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但是,真诚地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所以才有了《平凡的世界》的诞生。这样的心态很难得,我们不是一味的谦卑,就是一味的骄傲,很难承认自己心中对于被承认的渴望,虽然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这样正视自己的内心,却又理智的清醒,我很佩服。

关于目标和坚持:制定目标,然后有计划地去实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虽九死其犹未悔。写作的过程是艰辛的。写作之前,路遥先跑去了沙漠,在大自然中归零自己的人生,绝断红尘告别温暖的家园,怀着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开始餐风饮露一步一磕向心目中的圣地走去。为了积累素材,查阅十多年的报纸,跑到煤矿体验生活,封闭自己,一心创作。生活异常艰苦,甚至与老鼠为邻。“在狂热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主要的精神状态应该是什么?那就是认定你在做一件对你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工作。甚至是做一件前无古人的工作。不论实质上是否如此,你就得这样来认为。你要感觉到人在创造,你在不同凡响地创造,你的创造是独一无二的;你应该为你的工作自豪,就是认为它伟大无比也未尝不可。”就是凭着这种热情和意志,耗费十年时间,路遥终于用一部《平凡的世界》鼓舞了所有平凡的人生们,但在做完这个“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之后不久,他也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地交付给了自己的作品而匆匆告别人世。

关于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即使中途丢失,即使只是模糊的一个轮廓,我们也会在某一个阶段将它找回来,描绘清楚,并且为之努力,直至它照亮我们的人生,方不觉遗憾。《人生》发表之后的高峰,让路遥迷茫焦虑痛苦,他想要越过这个高峰,无论结果是不是攀上另一个高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维特时期的梦想重回脑海:“这一生如果要写一本自己感动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在四十岁之前。”然后是严肃的态度面对和上面提到的执着的坚持,终于看到了梦想闪耀的光环。正如他所言:“任何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某种抱负的人,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会有过许多理想、幻想、梦想,甚至妄想。这些玫瑰色的光环大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而消散得无踪无影。但是,当一个人在某些方面一旦具备了某种实现雄心抱负的`条件,早年间的梦幻就会被认真地提升到现实中并考察其真正复活的可能性。”看到的别人的一条评论,很是喜欢,“把人生装进记忆的寒冷的口袋里,然后努力地释放出温暖,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叫好的漂亮事,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关于人生:归零心态和对人生的清醒认识。面对鲜花与荣誉,要有归零心态,毕竟这一切这是对你过去的认可。面对人生,永远要有计划和目标。只有一个高峰的人生,过后只能走下坡路,而跌宕起伏的人生轨线才更加精彩。

最后用路遥的话,来结束。

这是一次漫长的人生孤旅。因此,曾丧失和牺牲了多少应该拥有的生活,最宝贵的青春已经一去不返。当然,可以为收获的某些果实而欣慰,但也会为不再盛开的花朵而深深地悲伤。生活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为某种选定的目标而献身,就应该是永远不悔的牺牲。

无论如何,能走到这一天就是幸福。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5

其实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亲切而又似曾相识,因为貌似寒假就是这么过来的,应了作者一句话———积习难改!十几年寒假暑假好像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对于作者的这篇文章,我的理解是“青春的激情,这才是新的起点”。早晨代表新的轮回的开始,新的希冀的开始,是生命的蓬勃欲发的开端,中午代表燃烧正旺的斗志,事业如日中天。最好的自己才是开始,作者的这种心态是令我为之动容的,纵然人生的时间轴已接近中年,心情心境却仍旧是不减当初的斗志,创作《平凡的世界》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没有使命感与责任感,没有积极豁达的心境,很难坚持六年完成这部书作,生活与创作都是一场劳动,庄严并且会给我们带来财富!当有一天遇见最好的自己,就告诉自己,这才是新的开始!

想到这里,才知道最初看到这个题目时所萌发的思绪是肤浅的,我仅仅将习惯交织在时间的跨度上,却没有像作者那样的毅力——他让思考留在深夜宁静时分,让苏醒始午间明媚的光亮里,把最向上的姿态留给新一天的起点。

开始了,就别轻易结束。

但就像作者所说的:人是有惰性属性的动物,一旦过多地沉湎于温柔之乡,就会消弱重新投入风影的勇气和力量,前方是荆棘丛,后方是温柔乡,抱着“差不多了”的心境在事业上混一生似乎不是骏事,荣誉也有了,掌声也有了,财富也有了,就差一个这么退缩的理由了,但路遥拒绝了寻找理由,因为没有理由不去挑战,退路一走便无绝尽。养尊处优的生活是令人钦羡的标杆,却不是挑战者梦寐以求的终点,生活要有所颠簸,有所变数,有几回阴差阳错,有几次暗流涌动,才叫生活,才能把生命不息的奔腾道尽,把无数曾经的幻想变成现实。鲜花有时是毒药,目力所及的世界才是现实。

可是颠簸有时会来得太突然,就像霍金遇上命运中的轮椅,桑兰支起突如其来的拐杖,生活像是恰好发生了变异,像是宿命安排了一切,幼时从未多想过的“死亡”,此刻竟然离他这么近。

死亡,写下这两个字感觉笔尖都沉重了几分,而真正面对它,需要多大的勇气?生命有开端就会有结束,真正痛苦的,是这场故事的`尾声已响起,却未实现当初的愿望。有人说:生命就是一场悲剧,结局永远不会完美,于是便有了沉沦的深渊。于是选择停止,安度余华吗?于是抛下眷恋,无所顾及了吗?答案是“不”。这便是作者所令我钦佩的另外一点——心有所愿,心有所恋。

没有一场风雨是一个人的战斗,往往有人壮言:“这是我一个人的战斗。”我从来不信,奋斗总有原因,为了一个人,为了一个梦,为了一件事,为了证明自己……若是武装赴战仅仅是单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免有些自私。卧薪尝胆为了百性,脊骨刺字为了国家,一个人的战斗为了一片天的放晴。

心有所感,所以奔波不会轻易停止,百病缠身,枷锁相铐也要走下去;

心有所恋,所以双目不会就此放空,笔触钝拙,脚步搁浅也要走下去。

“吻过你的脚丫,看过月光映照下你的脸,忆过阳光明媚时代的眼,牵扯过你汗水浸湿的手心,给了你血汗里独一无二的父亲的爱……”

雨过会天晴,云淡会风轻。

永不悔的牺牲,为你而幸福,为你而奋斗。

于是,就算明天的阳光有一天会见不到,今天,依旧是新开始。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6

说起路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颁发——改革先锋奖章,路遥还被评为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

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陕北榆林清涧县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等,他曾凭《平凡的世界》这一部小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我今天有幸读到了他的作品——《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完之后,感受颇深,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作家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随笔作品,《早晨从中午开始》正是记录了作者在创作《平凡的世界》这十年的写作期间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历。这一本创作随笔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这一本创作随笔,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作者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作家路遥正是由这一本《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来祭奠那十年的创作岁月。从这一本创作随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作家一直伏案写作至天明,别人起床,他才入睡。早餐不吃,中午醒来,吃点馒头米汤咸菜,又开始阅读和写作,多数日子一天只吃中午这一餐,有时晚上吃点面条。以至后来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用他自己的话说: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由此可见,作家路遥是多么的热爱文学创作啊!他对待工作是多么废寝忘食啊!他的一点一滴的成功都是跟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的。我们在看到他的成功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的努力与奋斗。作者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作家路遥,他在创作发表《平凡的世界》之前,他的小说作品已经多次获得了优秀小说奖。在获得这些成功之后,他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自勉自励,相信自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继而萌生了创作巨著的伟大设想,那就是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这一些都是作者通过《早晨从中午开始》告诉我们的。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有的人一旦取得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这是不行的,我们应该看看作家路遥,应该以路遥为榜样,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事实上,那些取得小成绩就骄傲自满的人是大多数的,人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已内心暂时获得胜利的欣喜,但是如果人人都能来读一读《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一本创作随笔,那么我相信将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一本创作随笔,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成功的人,他们所取得的成功决非偶然,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正所谓不经过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作者路遥身上具有的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之所以能成为作家,之所以能够得到“矛盾文学奖”,之所以能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光荣称号,这都是跟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的。不骄不躁、努力奋斗,这正是《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一本创作随笔带给我的深刻教育。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7

见胜于时间,见胜于空间;是苦役,是踯躅;不,应是一条走不尽的朝圣路。

咀嚼“梦想”这个词仿若在宇宙中撷一抹显辉那样简单。闭上眼,眼前仍能闪过马克思挥笔自如、激情昂扬的神情,托马斯杰斐逊那字字千钧的独立宣言和左拉对权力的控诉,对社会痼疾的探问,他们的出现是天之骄子成功的必然,惊艳了时光,绚烂了当代。当然还有一些平凡人,他们的追梦路,是不见天日的泥泞: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年的苦役生活仍拴不住他长风般自由的心;托尔斯泰用自制的皮靴踏遍了朝露和霜雪;普希金用鲜血祭洒他的名誉与尊严;当然还有路遥,在那片光荣的荆棘路上,他们是无畏的殉道者,他们将梦想变成了信仰,而自己是梦想的信徒,为它奔走呼号,流血牺牲,一路上的屈膝,叩首,都似对大地的亲吻与感恩。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路遥这个对历史有着使命感的人,孤独地在寂寞里奔驰着,未曾有许多人理解他那苦行僧般写作的背后隐藏着对历史的尊重与对创造的严谨,他将脚步印在了每一粒黄土上,也把自己缝进了历史的帛布,而他却甘愿成为一名劳动者,一名平凡人。

对比那些通体光明芬芳的智者,那些济世高贵的灵魂,我们的梦想显得浅薄利己,我们的灵魂沾满了铜臭味。迪克斯坦曾指出:“个人主义是这个时代的标志,现在的年轻人,把那种缥缈的理想,转化成了对现实物质的极大追求,从要求世界大同的理想,演变成要求更高的工资,更好的住房了。”这种梦想孕育出的社会人,不是伟人。还有人的梦想,失去了人,失去了年代,变得很不具体,傲然于空虚,雄伟于枉然。这种梦想衍生出的是空想者,不是实践者,一路上的坎坷就足以消磨人们的意志,那些微笑的机遇更是成了逃脱苦难的庆幸。那一次次的.叩首,屈膝都深谙着乞怜于奴颜。

人们往往把梦想的破灭归结为“平凡人”,是啊,因为我们是平凡人,我们没有无家可归的孤独感,没有被抛入世界的荒诞感,没有与虚无不期而遇的焦虑感,更没有有负毁灭的悲剧感,我们的七情平淡得出奇,我们的思想平庸得出奇,我们宁愿挤在一起相依为命,不肯相忘于江湖,漂泊于荒原。所以我们将自己成为平凡人,但是路遥又何尝不是平凡人,甚至托尔斯泰、左拉他们都是平凡人,社会纵然需要英雄的指领,但平凡人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如何在平凡中提炼伟大,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

这个时代不缺少愤青,更不会缺少平凡人,唯独缺少的是梦想与实践者。“出类拔萃”取决于你对梦想的执行力,“名垂青史”则取决于你梦想的高度,我们都在黑暗里疾驰,都在各自的朝圣路上前驱。梦想的执行度,决定了你走的远近,以及生命所可攀登的高度,即使身为凡人也要留一颗装有大梦的心,那条光明的朝圣路,即使再艰辛,也要为梦想守着象牙塔,凡事总要从自己做起。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8

当你读完《早晨从中午开始》,便会明白——《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用心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经典,是一位文学创作朝圣者以苦行僧方式完成的结晶。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随笔。讲述了路遥先生在完成《人生》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功后,一度陷入“完全乱了套”的生活,甚至有人怀疑此为他的最高成就,面对这一切,不服输的性格和自觉的使命感指引着他攀向更高的艺术之峰,而近不惑之年的忧患意识又催促他奋笔不止——“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于是,他几乎每天笔耕到破晓,第二天中午便又投入到工作中。“早晨从中午开始”用逆常的表述较好地道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艰辛。

本书对有志于文学创作者大有启发。路遥先生创作《平凡的世界》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写就一部好书,得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进行大量的阅读。路遥先生为了完成《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曾列出近百部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后来约用一年时间完成十之七八,同时还读了一些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宗教著作等,此外还找了一些专门著作如农业、商业、工业、科技等来读,并且第三次阅读《红楼梦》、第七次阅读《创业史》。他不仅读这些宏伟精神大厦,而且还对这些宏大建筑进行拆卸,从中梳理“构架”。

其次是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根据初步设计,《平凡的世界》的内容将涉及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十年间中国城乡广泛的社会生活。因此,路遥先生用几个月的时间查阅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省报、地区报和《参考消息》,并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

再次是深入实际生活体验。为了让作品与生活相符不悖,路遥先生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在生活中奔波,对一切方面的生活都感兴趣,对一切常识性的、技术性的东西不敢有丝毫马虎,一枝一叶都要考察清楚,脑子没有把握记住的,就详细笔记下来。因此,《平凡的世界》描述某种事物状态时,另外一种事物是什么状态,与现实生活是相符的。

接着便进入了作品的结构搭建。路遥先生对此有着高明之见: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结构的艺术,结构的中心点或主线应具有强大的“磁场”效应,要求作家要有非凡的魄力、想象力和洞察力,要求作家既敢恣肆汪洋又能细针密线,以使作品最终借助一砖一瓦而造成磅礴之势。故事可以编,但生活不可以编;编造的故事再生动也很难动人,而生活的真情实感哪怕未成曲调也会使人心醉神迷。

最后才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这时的路遥先生进入忘我之境——“生活的现实世界变为虚幻,而那个虚幻的世界却成了真实的”。数年的积累井喷而出,一切人物形象、生活情境是那般熟悉、胸有成竹、呼之欲出,就好像彩排了许久的.一场戏,大家都焦盼着登场。特别是某个出神入化的灵感到来时,作者甚至“激动得浑身直打哆嗦”。

路遥先生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我们需要借鉴一切优秀的域外文学以更好地发展我们民族的新文学,但不必把“洋东西”变成吓唬我们自己的武器。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当代西方许多新的文化思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和影响,甚至已经渗透到他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而我们何以要数典忘祖轻薄自己呢?

通读此书,你能真切感受到路遥先生之于文学创作的苦行僧生活,能切身感受到路遥先生对文学创作的森严自觉及工匠精神,能切身感受到路遥先生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激荡和美学感悟……书中描述的一场场精神战役,令人震憾、敬佩不已。

这是路遥先生的绝笔之作,写完此书后不久便因病逝世,年仅42岁。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9

这本书是我向我的上级领导借阅的,此前我对这本书还不了解,在读完《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后,从网上对路遥的作品和人物简历进行了查阅,才对《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有所了解。这本书是路遥去世前所著,50个小节共5万多字,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在他的创作生活中,没有真正的早晨,他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一点我比较认同,算起来我也是一名写作爱好者,很多时候写东西真的是随心所欲,有时候脑子里有灵感了便随便找个地方就开始写写画画,时间久了习惯也就养成了。写作就像盖房子一样,需要有牢固的基础和清晰的构架,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实际写作用了三年,另外三年则用来收集整理资料,具体构思。我写东西喜欢自由地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不下去就突然画句号,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习惯和思维方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创作源于生活,实际上一个作家深入生活的整个过程应该是了解、体验、思考,然后才能进入表现。想写农村题材的作品,就应该放下身子深入到农村中去,和庄稼人同吃同住,了解农村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同时,你还得熟悉城里人的生活,这样才能在作品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让文章达到高潮。很多同事说,我们想写点东西,但是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处着笔,这就是对生活工作的不了解,因为你没有到群众中去,没有了解事物的本质,所以你没有写作的素材和落笔的思想。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铁路工人,我所学的专业和写作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长期生活工作在生产一线,让我对基层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一线的'铁路工人生活工作在一起,对他们的内心想法、工作环节不能说特别懂,也算的上了解。

在我看来,写作真的是生活的积淀和思想的凝聚,我从事宣传工作4年多,发表过的稿件可能已经超过一千多篇,每一篇稿件都源于生活、源于工作。长期的写作让我学会了捕捉新闻的素材,学会了总结和思考,甚至对我的性格都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我感谢我所从事的工作,感谢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平凡的世界》创作过程中,路遥在煤矿一待就是一个冬天,三四个月不出山。一个人待在房子里创作,别人也不来打搅,这一点我感同身受,有时候在完成一些写作任务时,一个人待在办公室就是一天,甚至是半个晚上,这种情况是经常的,时间久了,大家也很少来打搅我,有时候感觉寂寞、孤独、有时候真想换一份工作,但是敲惯了键盘,听惯了打字的声音,还是不能放下,也许这也成为了一种习惯。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还是我,键盘换了一个又一个。

一个冬天过去了,当他坐着吉普车出山的时候,手里已经拿着21万字的稿子,这就是唯一的收获,坐在车里,什么都说不出来,就是一个劲流眼泪。我们能够想象的到,路遥此刻内心世界是多么的激动和不平常。

作家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应该是在最自然的状态中去工作,不要摆架势,不要把功利思想带到创作中去,创作出好的作品成名得利是自然的,要争取获得这种骄傲和尊严,但是写作过程中不能带进去,如果写作时想着如何成名得利,是很难成功的,这是路遥对写作爱好者最真诚的忠告。《早晨从中午开始》,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习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当下的不易和美好,我的早晨从7点开始,你的呢?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10

成功需要一种宗教般的狂热和信仰,只有热爱的事情才能够做得最好,只有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热忱才能达到卓越。

路遥《平凡的人生》正是这种坚持的真实写照,把每天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用了创作,造就了这本经典。我们当然远远达不到这种献身精神,但从事文字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中的欲望,不求取得多大的成功,只求不断进步,做最好的自己,写出最好的作品。

很多年前我也准备写网络小说,很多年过去了,却一字未写,心中有千言万语,拿起笔时,总不知如何开头,总觉得太庸俗、太老套,总想等有灵感、有新意时,总想等自己能够驾驭再长一点的.小说时,一拖再拖。

我想写作就如爬山,只能一往无前,如果左顾右盼,看着脚下的悬崖,看着前路漫漫,难免脚软,难免打退堂鼓,永远战胜不了心中的惰性。

我想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从下三滥开始的,关键在于不要空想,把心中所想的,所要表达的,转化为文字,不断练习、不断修改,坚持更新,永不太监。

写得多了,自然能生灵感;写得多了,自然融会贯通;写得多了,自然能冲破束缚;写得多了,自然妙笔生花;写得多了,自然能到极致;写得多了,自然明白了自我;写得多了,自然知道该走哪条路。

世上有无数条道路,我只要找准一条,不停写下去,才能找到自己的洛亚方舟,才能到达彼岸。

一法通,万法通。无数条小溪,终汇聚成大海。当一条路走到极致时,你就能看到前放有无数条路,你才有选择的权力和自由。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11

最近读了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前头部分着重写了他创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经历和感悟。通常是临近中午起床,下午和晚上写作,写到凌晨才睡觉,所以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他创作时的作息时间,或者是灵感突发时的时间段。在写平凡的世界开头部分时,他是写好、撕,撕了重写,再撕,再写,反反复复多次,才有了读者眼前看到的这本名著第一自然段。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不瞒你说,当初遇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时,一看厚厚的三册,让人不敢触碰,有些止步,不知道能不能一字一句的读进读完。但我还是本能的去翻读了第一自然段。没想到就是第一自然段吸引了我,一缕带着清香的.文字走进了我的心里。

生为农村人,读到这样的文字感触是非常深的。震撼心灵。仿佛是在写自己所在的村庄,不一样的是描写的是75年,而我是77年。但两年不会有多大差别,村子的变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多年。北方的二三月的确还很寒冷,真正的春暖花开应该在阴历四月之后。所以雪花依旧会伴着雨丝降临,带给人间一个是冬不是冬,是春又不是春的混淆季节。虽然惊蛰临近,可三月桃花雪是不变的真理。这也是过来人的嘴边话。

三本书?此刻就是五本也不嫌多。

米黄色的书皮,五个醒目的字,一幅插图。走进了平凡的世界。

回到家翻开,还是对第一自然段情有独钟。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堆砌,没有出现一句华丽的词藻。正合我口味。我细细嚼着,越嚼越香。佩服之余脱口而出——万事开头难。第一自然段是贯穿全书的灵魂,没有好的开头如何连贯下去,如果连开头都不想读下去,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如何成为名著,如何让那么多的读者百读不厌。第一自然段就如人的气质,或者叫眼缘。只有眼前一亮,才会去深入了解。

字是简单字,组成一段话后就不简单了。我反反复复读着第一自然段,就像路遥当年创作时的反反复复。

几年来,我接触的文字也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有着乡土气息的文字(即便是读外国名著也都是适合自己且易懂的文字)。永远脱离不了这些东西。我一直认为在家乡长到二十岁,那是很好的素材。是挖掘不尽的财富,像每时每刻开采出的宝石,永远闪光。哪怕是坡上的一朵花一棵草,一朵云,一阵风雨,一片雪花,一缕炊烟,一条小路,一声清晨打破宁静的鸡鸣……都是笔下最美的篇章

《一个人的村庄》散文集,里面就是对动物,鸟语花香,人物形象做了细致的描写,看来对农村情有独钟的人大有人在。我也曾并一直在坚持写下随笔,看到什么悟到什么都想记录下来。论文章的质量,还远远不够。论真实,我敢说那是实实在在的文字,那是原汁原味的东西。也有人说我写的还不错,我一般会说——还差十万八千里,只是喜欢。

也有同样喜爱文字并天天随笔的人在朋友圈直接评论或给我直言不讳指出不足。我接受并学习。

万事开头难,不单单是码字。但喜爱文字的人三句话不离本行。还有一句话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开头难,开好头,开头好了,也就自然而然……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12

时隔半年,又拿起这本书。每天早上在拥挤的地铁上被挤得东倒西歪,但手里还是固执的拿着《早晨从中午开始》。

每次看到这本书里熟悉的文字,总是回想起高中最后一年的那个教室。我坐在第三排靠墙的位子,课桌上堆满了各种课本和参考书,墙上贴满了各种小便签,单词、作业,课桌的抽屉里是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那个小小的“窝”却给了我紧张学习氛围里的一种像是归属感的温暖。那时一个小小的世界,属于我自己的。所以,看到路遥说他写《平凡的世界》时,独自跑到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的地方每日每夜的写,我特别理解那种把自己隔绝之后的心安,带着一份背水一战的决绝。

高中最后一年在我的印象中有很多自习,也许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更愿意独自去解决一些事情。在高三之前的十几年,我的学习生活似乎都是被规划好的,我只要一步一步的按着既定的轨道走就行了,但是也是那个时候开始我想要一点不一样的人生。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我渴望一种自由的独立。直到现在,无论是恋爱还是生活,我都特别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我必须有一份不被打扰的独处。但是,我没有路遥的决绝和坚持,我想我是佩服路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是渴望成为路遥那样的人的`。为一个既定的目标,不顾一切的去争取。或许终将一事无成,最终的结果当然是渴望被认可的,但是追逐过程中希望被忘记,或者说主动逃离那种嘈杂,这本是一个人的旅行。

“即便一年的劳作到最后颗粒无收,但是农民伯伯不会因此就放弃下一年的耕种”,正是这种毫无怨言,甚至称不上坚持的坚持,因为这在他们的认知里是理所当然的,无论发生什么第二年开春的时候就是播种的季节。我想起罗胖说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比如,我是来看电影找乐子的,这是我做这件事的“第一性原理”。所以如果看到烂片,我起身就走,不跟电影票钱较劲。其实“第一性原理”,就是让我们把目光从那些别人做的事上挪开,不管做什么选择,都以最根本的那个原则为参照点,不断用那个参照点为自己纠偏。农民的“第一性原理”是种地,无论今年如何,明年都会从新播种,是一种归零。路遥的《人生》发表后给他带来了很多鲜花和掌声,但是他选择“归零”,开始写作《平凡的世界》。一个作家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写作吧!

有时候追求某种的东西的过程时会难免受挫,然后就忘记了出发的方向是什么。如果决定了要用一段时光甚至一生去做一件事,那么暂时的失败就应该是预期里的,所以失败了也要继续去做,因为你已经决定了要用一生去付出,这就是你的“第一性原理”。

可能因为第一次遇见《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一个秋天。这本小书只有50个小结,语文老师每天上课前都会读一小节,然后就从华北平原的秋天读到了冬天,窗外的银杏也变得金黄金黄。所以,再次看到这本书总是想起金色银杏的深秋,凛冽但是高远。它像是一段时光记忆的标签,标识着青春那段不悔的岁月。路遥的自虐式坚持或许不可取,但是在曾经需要坚持的岁月里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所以,每次心绪不定都会重新翻一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出发的方向!

以上《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的内容,由辉景求职网(mingnadm.com)-搜集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