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语录大全

关于《英伦书简》读书心得 一本关于伦敦的书的英语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英伦书简》读书心得(共6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英伦书简》读书心得,本文共6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 《英伦书简》读书心得

《英伦书简》读书心得

暑假读了陈必武先生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发行的《英伦书简-英国的教育与文化印象》,颇有感触。陈必武先生在xxxx年11月受江苏省教育厅的派遣赴英国教育考察,本书即是在英国教育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英伦书简》介绍了英国优美的风光、多元的文化、开放的教育。

本册书为长篇游记,还是感到了震惊,这是他随江苏省教育考察团在英国考察期间写的一本随笔,分“走遍英国”、“文化絮语”、“教育印象”三个部分。“走遍英国”主要描绘了英国各地秀美的风光;“文化絮语”介绍了英国的一些文化现象;“教育印象”主要书写对于英国学校初步的感观。有考察、感受、描述、掠影、印象等。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教育印象”和“走遍英国”两部分。

初步浏览,书中有对图书馆、博物馆、广场、纪念品商店、酒吧、乡村、学校等的描写。但是陈必武先生的这些文章,写得更为详细,在爱丁堡城堡怀古,从白金汉宫到泰晤士河,从切斯特到克鲁,再到温德米尔湖,剑河,肉铺街,曼城、华人街等等,无不是他笔下描写的对象。品读这些文章,感觉到作者的知识面是如此的宽广,中外杂陈,广征博引,都是信手拈来,在叙写之中,充满着一种对异域的好奇,而在有些篇章中,比如《英国人与茶》等,又隐隐地流露出思乡的情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慰。他的文字,没有那种汹涌澎湃的感情波涛,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平淡、闲适,流露出他独特的'情怀和感悟,好像总是经过一种艺术的淡化处理,显示出舒缓的、浪漫的、含而不露的风格,体验了英国的风土人情。

陈必武先生是一位成就突出的教育工作者,还是一位行政领导,业余时间还坚持从事文学创作。随着必武先生的足迹,被他带到了一个如诗的异域领地,例如:肉铺街新奇的建筑样式和数百年的历史;童话般的小镇篇章中的石头小屋让人叹为观止;王子大街上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痕迹......

我不禁浮想:英国人对创痛的尊重。他们对古老建筑悉心地保护,精心的维修,无论在那一座城市,古老的建筑都依然焕发出青春,依然在使用。看不到大拆大建的繁忙景象。从焕发出油墨香味的文字中飘出了英国厚重的历史,历史就在人民的身边。

给我映像深刻的是英国人对文化热爱,历史上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诗人、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巨奖----莎士比亚的故居,都原样保留作者生前居住生活的样子,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气息,汲取文化的营养。

印象最深刻的是英国人对教育的人性关注。你看一个班级十几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国度,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但是孩子们能和谐相处;校园内没有高大的房子,教室多为平房,教师没有办公室,只有休息室,就像温馨的家。校园内无障碍带达每一座建筑,全纳的理念得到很好的实践。

篇2:谈美书简读书心得

首先,就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终于对朱光潜这个人有了新的了解。以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以为朱光潜是一个仍然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写写《咬文嚼字》之类的小文章的人,翻开此书之后,我最大的惊讶就是发现朱光潜早已在1988与世长辞,而且在他在世的时候,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美学老人”,绝不是会莫名其妙的咬文嚼字之徒。

这本《谈美书简》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用回信的方式统一进行回答的小书,因此可以说比较浅显易懂,虽然不是系统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的作用。

小小册子,总共不过七、八万字,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但它其中的每一行、每一字都渗透着老人躬亲实践了一辈子的认真态度,不由你不为之动容。人曰:“一斑窥豹”、“一叶知秋”,相信只这一小段文字,也足以让你我了解进而钦佩起这位美学老人治学为人的态度吧。

第一遍读《谈美书简》只用了三天,因为朱先生深入浅出、妙例迭出的叙述完全把我带进了那个奇妙的美学世界,尽管这是看似枯燥的一本理论论著,但我去读得津津有味。由于初读时过于心急,错过了不少珍宝,于是我第二次再读时便采取了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的方式,笔记既包括原文的精华摘录,也有自己当时的阅读感悟。结果因为自己一向向往的“完美主义”,为了使笔记在日后更具参考价值,则第二遍的阅读边扩展为第三遍、第四遍、甚至后来很多内容都读了不下七、八遍。

作者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直觉,物所以接物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物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物的形象,然后提美。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篇3:谈美书简读书心得

这本《谈美书简》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用回信的方式统一进行回答的小书,因此可以说比较浅显易懂,虽然不是系统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的作用。比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再比如,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多年来把心血倾注在美学史研究上的学者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门派以及其历史和影响向读者娓娓道来,无论是对于想要扩展知识的读者还是对于有志于美学研究或者文学创作的读者都有非常的益处。

在《谈美书简》中,作者以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所也说: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谈美书简》中,朱先生以自己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如《代前言:怎样学美学》中,先生有言:“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的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心,作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一切不老实的人做任何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都不会走上正路的。”文品表现人品,以上这番话不但回答了青年人学习美学的态度问题,更代表了老人一以贯之的为人之道。

由于最近很崇尚《巴黎圣母院》,所以对作者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叙述特别关注(这也是少数几本我有所耳闻的作者所提的书了)。“敲钟人是艺术创造出来的奇迹。”这句话我觉得颇有道理,不要说如此“以自然丑衬托灵魂美”的角色了,即使是“自然美与灵魂美并存”也是很难有的,而现在的街头流氓普遍长得好看没心没肺,恐怕是对这一现象的反讽吧。但是仍然要佩服文学才子的功力,这样一个不可能的角色,却依然写的栩栩如生,动人心弦。

篇4:《谈美书简》读书心得

什么是美,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无非就是“好看”与“不好看”罢了。但是,直到我利用假期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之后,才对美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谈美》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也是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在写这封信时,先生就是“和平时一样,面前一张纸,手里一管笔,想到什么便写什么,什么书也不去翻看,我所说的话都是你所能了解的。”就是这样一段话,拉近了我和先生的距离。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美不仅在物,亦不在习,它在人与物的关系上面。先生在第一章“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同样面对公园里的一棵古松,不同的人所“知觉”到的是不同的东西。木商会盘算这木料值多少钱,而植物学家只会觉得它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而画家便会什么都不管,就静静地欣赏它苍翠的颜色。这正如先生所言“古松的形象一半是人为的,一半是天生的。极平常的知觉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间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这大概和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接着在第二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中,先生阐述了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正如北方人总会惊叹西湖的美景,平原人也会赞叹峨眉的奇观,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也会觉得面前新奇的事物值得玩味。就如有人觉得树的倒影才容易给人虚无缥缈的'感觉,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是幻境,就好比看一幅画,自然会觉得回味无穷,艺术总要与现实保持一种“适应”的距离,大概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吧。

篇5:《谈美书简》读书心得

读完这本《谈美书简》,心中感受颇多。难以想象这本《谈美书简》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之笔。晚年汇聚了一生的心血写成了这本经典之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作者朱光潜(1897-1986),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等。

对美,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深入研究,却是望尘莫及的。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老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都有了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我觉得这本书不但对中学生有益,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也很有收获。

这本《谈美书简》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用回信的方式统一进行回答的小书,因此可以说比较浅显易懂,虽然不是系统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的作用。比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再比如,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多年来把心血倾注在美学史研究上的学者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门派以及其历史和影响向读者娓娓道来,无论是对于想要扩展知识的读者还是对于有志于美学研究或者文学创作的读者都有非常的益处。

篇6:谈美书简读书心得

《谈美书简》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用回信的方式统一进行回答的小书,因此可以说比较浅显易懂,虽然不是系统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的作用。

比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文学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见出必然性,是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分不开的。

再比如,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多年来把心血倾注在美学史研究上的学者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门派以及其历史和影响向读者娓娓道来,无论是对于想要扩展知识的读者还是对于有志于美学研究或者文学创作的读者都有非常的益处。

在《谈美书简》中,作者以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对于怎样开展学术工作,他教导说:“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地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习,做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容不谋而合。所也说: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