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语录大全

关于卡尔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卡尔马克思传读书笔记(锦集12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卡尔马克思传读书笔记,本文共12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时间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他的身影也消失了一百多年,可他的思想却永存于世。也许你知道世界首富曾是比尔。盖茨,也许你知道苹果的总裁曾是福布斯,也许你知道沃尔玛的老板是山姆・沃尔顿,但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的你不能不知道改变数个国家、无数人命运的卡尔・马克思。

年仅17岁的马克思曾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的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多么高尚的理想啊!出身于安逸的中产阶级家庭的马克思都能有如此无私且伟大的抱负,那么生活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打算呢?

古人云:“时势造英雄。”也许动荡不安的社会、贫困如洗的生活造就了马克思不平凡的一生。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的理想是崇高的,抱负是远大的,步伐是沉稳的,决心是坚定的。物质充裕的今天给我们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造福人类。虽然我们不能像马克思让无产阶级翻身,但我们可以成为像爱因斯坦一样的发明家,像白求恩一样的白衣天使,像袁隆平一样的科学家……而不是在上课的时候睡觉,空闲的时候玩游戏,无聊的时候上网,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只能让我们行尸走肉的活着。既如此,我们何不学学马克思呢?

(一)学习马克思的刚强

流传到我们今天的对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所有描绘,都用最富有表现力的线条来着重表现他的刚强性格。在这个人身上,魁梧的体魄和超群的才智那样和谐地融为一体;使你感到他俨然是位英明的统帅,在指挥他那“勇敢而威严的”“思想上的百万精兵”冲锋陷阵。就是这种品德,他才能忍受这任何人都难以忍受的重荷――半个世纪来苦役般的工作和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生活。

对比马克思的刚强,我们是脆弱的。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成为现在孩子的专利,出了什么事情都有父母担着,我们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却难为“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经不起考试的失败,因为我们是家中的“小皇帝”,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们经不起别人的忽视,因为我们一直是家里的焦点,没有人不给我们“面子”;我们经不起独当一面的考验,因为我们在家里可以呼风唤雨,没有不顺心的时候……

(二)学习马克思啃书本

对马克思来说,啃书本,则意味着要知道一切,从书海里去汲取尚未知晓的一点一滴的道理;啃书本,则意味着在认识过程中进行创造;啃书本,则意味着她繁重的“两班”工作日的短暂停顿,在“为了休息而读书”的书页中间找到避难所;啃书本,则意味着能解除各种痛苦。图书的主宰――马克思――俨然摆出一副威严的姿态说:“它们是我的奴隶,应当按我的意志为我服务。”有多少那样的奴隶住进他的世界啊!

篇2: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提到马克思,人们往往便想到他伟大的贡献,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一段长达一生的友谊。

马克思于18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艰苦,常常靠典当维持生计,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的寄给马克思。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合作。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小时,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分开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体现在时时刻刻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便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而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头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了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对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于走的时候很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还在病床上的马克思得知,连忙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然而,与普通人之间的友谊一样,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尽管伟大,也经历了一些小插曲。1863年,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患心脏病突然去世。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将这件事写信告诉马克思,信中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第二天,马克思从伦敦给恩格斯写回信。信中对玛丽的噩耗只说了一句平淡的慰问的话,却不合时宜的诉说了一对自己的困境:肉商、面包商即将停止赊账给他,房租和孩子的学费又压得他喘不过起来,孩子上街没有衣服和鞋子。一句话,魔鬼找上门来了……生活的困境折磨着马克思,使他忽略了对朋友不幸的关切。正在极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这封信,不禁有点生气了。这次,一直隔了五天,恩格斯才给马克思回信,并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说:“自然明白,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对此冷冰冰的态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给你写信。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而你却认为这个时刻正是你表现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的卓越性的时机。那就听便吧!”

波折既然已经发生,友谊经历着考验。这时,马克思并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10天后,马克思写信向恩格斯致以真诚的歉意。出于对朋友的了解和信赖,收到回信的恩格斯立即原谅了马克思,还寄去了一张期票,以帮助马克思度过困境。自此,两位同甘苦共患难的友人重修旧好,友谊得以延续。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之久,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十分动人的友情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段并不强烈却始终深厚,不舍不弃的友谊。其实再伟大的人也会拥有平凡而深刻的情感,也需要关心和帮助,也离不开友情的滋养。在我们身边,一直有一些默默相伴,不离不弃以致常常被我们忽略了的朋友,以及一段段令人难忘,始终不变的友谊,在支持和激励着我们。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友情就如淡淡的茶香令人沉醉,让我们共同珍惜身边的人,安静感受这份静谧微暖的情感,用心经营我们离不开的友谊。

篇3: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读罢《马克思传》的学生时代这一部分,说实话,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没有看懂,可见我是一个多么浅薄的人。对于哲学,我知道的少得可怜。唯一一次接触有关哲学的书籍,就是大一是同学推荐我看的《苏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弃了。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走迷宫,不停地绕啊绕却怎么也绕不出来似的。这滋味并不好受,所以读《马克思传》,我也只读到了他的学生时代。

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就很少。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好好笑。原来马克思小时候这么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让姐们对他又爱又恨。但不可否认,他也的确很聪明,知道如何让投其所好。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

等马克思上了中学,他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徐汇区同学的状态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无论哪一个人看到,心里都会不舒服的吧!所以马克思在学校期间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吧。马克思在离开学校前的一个行为让我很有共鸣。他因为讨厌当时的副校长,所以在向所有老师辞别是唯独没有理睬那个校长。其实作为学生,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他布置的作业老师马马虎虎地完成,上课也不会像其他课那样认真听讲,教师节也不会写张贺卡送给他。也许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这的确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抗议。

马克思也有很多缺点。他只要一旦有了钱,便生活“奢逸”。他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闭。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议,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事实上,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我也不明白他是如何养成爱花钱的习惯的,甚至不考虑家中的经济条件。或许是因为参加了俱乐部,又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但有一点很肯定,马克思从来不曾想过如何节约一点生活开支。

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算是比较糟糕的吧。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不怎么附和父亲的口味。老马克思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老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与外界交往的艺术仅限于一间肮脏的房间,在那里,也许在异常混乱的情况下,燕妮的情书和父亲的可能是噙着眼泪写的、善意的告诫……难道在这么一个荒。唐的、漫无目的的知识作坊里,你和你所爱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实能成熟吗?”可见他对马克思是失望透顶了。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其实就像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一样,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里都还是深深爱着对方的。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谁也不能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一个凡夫俗子。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被耶拿大学在缺席的情况下授予博士学位。对此,作者甚至认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学位,加之那里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学位,并不费多大劲。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耍小聪明的伎俩吗?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把这本《马克思传》给读完,但是最起码我对马克思性格方面的了解又进了一步,这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篇4: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今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到了《马克思传》这本书,一时兴起花了一个多月看完了这本书,获益匪浅。马克思不再是书本上的马克思,不再是一种思想,他只是一个人,一个平凡无奇却又让人敬仰的人。下面让我来带大家更深入了解马克思。

从小到大,我就被灌输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的马克思是多么的伟大。总觉得他是那么高高在上,是我们无法所触碰到的“圣人”。然而,看了这本书,才发现马克思是如此的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他也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人,和我们一样吃喝住行、有恋人朋友家人、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总体印象,马克思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而且很多时候在“不太宽容”的“论战”中,他与报纸、刊物结缘,以此为阵地,发表自己的生活见解。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学习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也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即使生活艰难,他也每天去图书馆如饥似渴的进行学习和研究。他所积累的知识非常渊博,包括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他也熟识德、法、英三种语言。他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除了天资聪颖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他的一生,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同时看到了一个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忘我工作的革命导师。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着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他在中学时就确立了自己服务人类的个人理想。从此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积极努力奋斗。即使被国家政府驱逐,生活穷困,颠沛流离。他在批判的同时,他也不断的吸收、改进。他曾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的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法拉格曾回忆说:“马克思对待著作的责任心,并不亚于他对待科学那样严格。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还未十分确定的事,而且在他尚未彻底研究好一个问题时,他也绝不谈论这个问题。他绝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琢磨过的作品。也不能忍受把为完成的东西公诸于世的做法。”严谨治学是人类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然而,整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马克思的那些个理论著作,为革命胜利奋斗的不懈精神,而是马克思这个人的本身。他原来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和我们一样有缺点。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这些伟人看成神一样的人物,但读了他们的传记才知道他们和我们如此贴近,即使他们的思想境界离我们很远。在了解这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中,让我领悟到他的思想之所以如此伟大,是和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些伟人们的优点,提高个人的修养,拓宽知识面,不断努力,从而成为一个有理想的好青年!

篇5: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马克思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为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克思,一个让全世界都记住的名字,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马克思传》,在那里我们能够追寻到他的足迹,从点点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阅读它就好像在与一位伟人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从事人类解放事业,并积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他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说的那样“投入到人类事业中去吧,实现自己的价值”

之前,对马克思并没有太多熟悉的了解,只感觉马克思离我们很远,他写的文章和所拥有的思想哲理都很高深。但自从读了这部传记后,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通过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了一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亲情的眷恋,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下面我将从马克思对工作的不懈追求,与恩格斯深厚友谊和与其妻子的爱情婚姻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马克思曾经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眼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在科学事业上的不懈努力,忘我投入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有人说:“大学时恋爱的摇篮”,我到觉得这些都是谬论,大学其实也是一个社会,我们可以在其中学到做事,做人的道理,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怕苦。人生总是会遇到挫折困难,不顺心,那么就需要我们用一颗执着的心去面对。马克思怀着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追求自己的事业。写到这我就想起那些长征路上可爱可敬的战士。虽然时隔70来年,但长征精神依然存活在我们心里,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信念,他们执着地坚持,艰苦卓越、付出牺牲。我觉得这种精神,这种使命感,责任感,也是我们大学生所需要的。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也是广为人传的,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们的友谊在历史也是无双。他们一心追求同一个梦想,怀揣同一个理念,不断奋斗,努力,合作着。然而,对于我们普通人也是不可缺少的,当你快乐的时候可以与其分享,当你悲伤的时候也可以向他倾诉。同时好朋友就像一面镜子,他会让你知道自己的不足,朋友可以给我们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生活之路。在我看来,真正的友谊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为同一个梦想去努力,即使有在多的艰苦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马克思是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在面对黑暗的斗争中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和勇敢无畏的英雄本色。但同时他还是以个感情丰富细腻的普通人,是一位充满男子汉激情而又十分忠诚的丈夫。他与妻子燕妮有着同样美好的理想,他们在命运的激流中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为壮丽的共产主义而奋斗。无论是从写个她的情信还是信件中,都充满了火一样的炙热和绵绵不尽得温柔,那是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刻诠释。这对于我们这些90后的男生女生也是一种思考,在面对和选择爱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慎重又慎重,应与自己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奋斗目标,而不是以某种目的去谈恋爱。

《马克思传》是一部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对自己的认生观,价值观与爱情观都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值得好好一读。

篇6: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看了这《马克思传》之后,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就不完全那样认为了。我开始认为我们将马克思的威严庄重的一面扩大化了,甚至将他“妖魔化”了。要知道他坚持自己的理论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生活琐事不太关注,只能说他不拘小节。他的确有作为伟人常人所不及的科学探究精神,可事实上,他也是是普通人,不是“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

拿马克思自己的话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也是个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生活着的人,他的生活也会有不修边幅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嗜好,他喜欢下棋、抽烟、喝酒,也有自己的个性,也有与恩格斯之间不俗的友情……亲情、友情、爱情、事业,他都不缺,他都拥有。

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从事人类解放事业,并积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亲情的眷恋,无一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这本书使我对马克思的整个人生经历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对他的一些生活细节、生活习惯也了解的更多,这对于我理解马克思的学说有很大的帮助。

185月5日这一天马克思来到了人间,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摩泽尔河畔一个山清水秀的文化古城特里尔城,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成果,所以憎恶封建压迫、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在那里的人们心里深深地扎了根。而且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宽松的家庭氛围影响,马克思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慢慢地,马克思在踏入社会以后就看清了社会现实,看清了富有与贫穷的巨大差别,看清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他能明辨是非,同情贫苦的劳动人民,幼小的心灵就能盛装人间的苦难。

他立志要为全人类谋取幸福。他认为能为全人类谋求幸福,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他屡次被驱逐出境,流离失所,但是他仍不改革命的雄心壮志。马克思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他们眼中,马克思是国际工人的灵魂,是无数贫苦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灯。

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他在政治、文学、历史、哲学上及至自然科学方面都取得了卓着成就,他那不朽的思想,哺育了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被称为世界社会运动的导师。

下面我将从马克思对工作的不懈追求,与恩格斯深厚友谊和与其妻子的爱情婚姻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马克思曾经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眼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是在1943年开始的,为了完成这一划时代的巨著,他耗费了40年的心血。40年的心血,这是个惊人的时间长度。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岁月里,不是在平静的书房和优越的条件下度过的,而是经历无数艰难和坎坷的。正如恩格斯说的“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马克思侨居伦敦的许多年里,经济上常常贫困到没钱买面包,付房租的程度,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和家具来维持生活,连他夫人的陪嫁银器也忍痛送进了当铺。

他在1859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道:“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的那种求知热情和勤奋精神,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抱病写作,强忍着病痛奋斗终身,实在令人敬佩!

马克思的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是非常之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必须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学识的增长才是我们这一辈子最大的财富。人生总是会遇到挫折困难,不顺心,但是相信生活会教会我们很多,只要我们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用一颗执着的心去面对,那么,一切都将不成问题。

马克思怀着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追求自己的事业。马克思在十七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中就表达了他的高尚的信仰。他认为给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自己才是最幸福的。并认为青年人的择业目标应该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被公认为古往今来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典范,恩格斯的马克思的“第二个我”,他们一心追求同一个梦想,怀揣同一个理念,不断奋斗着,努力着,合作着。他们两人通过频繁的通信来交流思想,一天一封甚至几封,他们谈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二人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世人更多的看到的是马克思给我们带来的伟大贡献,可是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的创作还能继续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就是因为有了恩格斯无私的帮助和二人对理论思想的探讨,才使得马克思走向成功。其实在很多方面恩格斯并不比马克思差,他头脑活跃、才思敏捷、知识广博,他在语言方面的造诣很高,而且还深。

篇7: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这句话是我在马克思传中看到的,当时令我触动,感受深刻。他的思想魄力更让人震撼。他不仅拥有才华和智慧,而且拥有别人没有的信念和执着,在他的生命里充满的是对整个世界的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人生。想想现今社会,有多少人在思考所谓的人生,又有多少人在思考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绝大多数人都在思考着自己,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

贝多芬用音乐奏出人生的不屈不饶,但他一生的孤独与痛苦谁又能明白?

马克思是孤独的,但是马克思是伟大的。在马克思的最后几年书中这样写道,在部分地恢复了健康之后,马克思感到自己是双重残废的,精神上失去了妻子、生理上是病痛的加深。精神的麻痹和生活的无奈折磨着他,但他依然坚持搞创作,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做平常人不能做的事。正是靠着他的执着、坚定信念才造就了他的伟大,哲学家的伟大。

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他的唯物史观承认历史的必然性。从人类历史总体看是正确的。他的唯物辩证法研究的那些范畴是相当有启发性,开辟了认识世界的一条道路。

个人觉得《马克思传》是对马克思这位千年伟人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学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精神,对友谊的珍爱,无不感到着《马克思传》的每一位读者。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要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身上学到智慧和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这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这一切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马克思对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世界的贡献更是举足轻重,他的伟大将载入人类史册,永垂不朽。

篇8: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正值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浏览眼前的文字,我不仅了解了马克思这位革命家的生平,更是看到了他熠熠生辉、永不褪色的思想。

实事求是的说,这本传记里所呈现的马克思与我的认知相去甚远。在此之前,我对马克思的印象仅仅来源于少数几篇他写的文章,还有老师介绍的他的一些思想。所以我以为,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领导了第一国际的马克思,必然是一个和孔子一样事事严谨、一丝不苟的“圣人”。但是,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更真实的马克思,他有一些缺点,就如同戴维·麦克莱伦所说“花钱超过家庭的支付能力……这是他一生的特点”,但他的思想和理想并不是流于表面的,与其说他用纸和笔向世界表达了他的思想,不如说他是用一生向世界在解释他的思想。

早在他他中学毕业时,他就写下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他说:“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我认为这种近乎理想化的观念也一直影响着他之后的人生道路:报社难以为继,捐出相当一笔钱来创办《新莱茵报》,所有的设备和机器都是他个人的;为了研究哲学,他想要了解更多的其他领域的内容,于是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终生计划,包括了法律道德政治经济,除此之外,他力图使自己熟悉自然科学、历史,并研究了谢林的著作,而且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中对自然科学(物理学,地质学,尤其是数学)的关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他还对刚出现的人类学很感兴趣;他明知警察要求他离境,但他仍然参加了共产主义同盟的会议,这导致了他被警方逮捕。

很多时候他的举动都表现出他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持甚至是固执,但更多的是他为钟爱的事业献身的勇气。就如同海因茨所说:“马克思是为了砸碎一块窗子玻璃而调过来大量炮兵的那类人”无论现实是怎样的严峻,马克思只求深入全面地领悟在地面上遇到的日常事物,以完成他毕生的理想。

出生在富庶的家庭,马克思本应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事实上他一生却一直饱受现实带给他的各种折磨:他生活贫寒,连买纸张的钱都没有,读后感。妻子和孩子在深夜里被人赶出租的房子;孩子夭折和妻子因病去世,他承受了难以言说的痛苦;他的身体又极度糟糕,一度不得不放弃计划已久的书籍出版工作;他受到来自各个国家从上而下的压制和迫害,甚至在疗养地都受到情报部门严密的监控……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马克思凭着自己巨大的热情,顽强的毅力和科学的思想体系,让他的思想影响着全世界,让他的革命号角传达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马克思的学生时代,一位博士俱乐部成员曾在讽刺诗中这样描述他:“是谁风暴般地奋勇前行?一位自由魔怪,来自特利尔的黝黑身影”。我认为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一生的写照,他是思想的宝库,是一个有些刻薄、自负而又乐观的理想主义者,更是一位思想上的战士。他是一位先知,但我们无需将他神化,他的缺点和优点共同塑造了他的独特和魅力。当然今天的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改变人类命运的从来都不能只靠先知,更要靠当代人自己的觉醒和努力。

篇9:《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马克思也有很多缺点。他只要一旦有了钱,便生活“奢逸”。他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闭。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议,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

事实上,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我也不明白他是如何养成爱花钱的习惯的,甚至不考虑家中的经济条件。或许是因为参加了俱乐部,又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但有一点很肯定,马克思从来不曾想过如何节约一点生活开支。

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算是比较糟糕的吧。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不怎么附和父亲的口味。老马克思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老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

与外界交往的艺术仅限于一间肮脏的房间,在那里,也许在异常混乱的情况下,燕妮的情书和父亲的可能是噙着眼泪写的、善意的告诫......难道在这么一个荒唐的、漫无目的的知识作坊里,你和你所爱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实能成熟吗?”可见他对马克思是失望透顶了。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

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其实就像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一样,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里都还是深深爱着对方的。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谁也不能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一个凡夫俗子。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被耶拿大学在缺席的情况下授予博士学位。对此,作者甚至认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学位,加之那里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学位,并不费多大劲。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耍小聪明的伎俩吗?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把这本《马克思传》给读完,但是最起码我对马克思性格方面的了解又进了一步,这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篇10:《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四月份,我的头脑被“党史”包围着:代表党支部参加了党协组织的党史知识竞赛,阅读了两本大大的“红砖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1000个为什么》(上下两册),浏览了其他与党有关的历史资料等,这些无不增加了我对党史的了解以及对党的进一步认识。

看了我党九十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作为一名刚刚转正的大学生党员,内心充满了自豪感。不过,今天我想谈的是在本次读书月活动中我阅读的另外一本“红砖头”——《马克思传》。说起跟它的邂逅,感觉也挺偶然的。借阅党史书籍的时候,在图书馆新书柜上无意间发现了一本“红宝书”——《马克思传》(人民日报出版社,第1版),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于是决心借回认真研读。

有关马克思的专著有很多,而关于马克思的纪录片也不少。以前我看的大部分是简略版的人物传记或者是专题纪录片,认认真真把一本关于马克思生平传记的“大块头”看完,对我来说还是头一回。看得出,这本书的作者(张光明、罗传芳)力求为我们全面描述一个真实的马克思。全书分为十六章,且每一章的前面都有概要,让人更好地把握其主旨。它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本书在叙事中加上适量的解析,可以称得上是融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我想,这也是《马克思传》不同于其他此类传记的独特之处。此外,书中提供的插图在我深入了解马克思上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且本书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场景性,很容易把人带入那个风起云涌的斗争岁月。

因为它实在是太好了,我看了一次后觉得不过瘾,又看了一遍,有些章节更是反复研读。我从书中提炼出几点马克思个人在学习和对理想执着追求方面的特点,相信对我们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以及在思考人生时都是有帮助的。

一、志当存高远

17岁的卡尔·马克思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选择了一份“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在它撰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从激情澎湃的话语中无不流露出青年马克思的远大志向,同时也表明了他无所畏惧的坚定决心。从他一生的经历也可以看出,无论在追求这个远大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他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力,坚定地走下去。反观当今社会,有多少青年人能够做到?有多少人到了大学还处于“迷茫”中,根本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我想,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呢?

二、严谨的治学态度

进入大学后的卡尔·马克思开始“漫无界限的遍读博览”,在大学中养成的对学问透彻深入的研究态度伴随着他一生。作为一位“永不知足的学者”,马克思“不允许自己对所研究对象一知半解而信口开河”,为了求证一个小小的问题,他都会把相关领域的书籍都阅读,并做详细深入的研究,再下定论。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他写出来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相比之下,我们很多时候并没能做到这点,更甚者,不懂装懂。而这方面,马克思的的确确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典范。希望我们也能够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严谨地对待学术上的研究。

三、不屈斗争的勇士

选择了一份能够真正为人类谋求幸福的职业,意味着要向当权者发起挑战,意味着他的生活将是不平静的。马克思也深知这一点,但是他没有丝毫畏惧退缩。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和困难,他始终以坚强的毅力投入到事业中。每一回都以乐观旷达的态度去面对,每一回都能够重新振作起来。这是在是令人敬佩。

篇11:中学生《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1

读罢《马克思传》的学生时代这一部分,说实话,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没有看懂,可见我是一个多么浅薄的人。对于哲学,我知道的少得可怜。唯一一次接触有关哲学的书籍,就是大一是同学推荐我看的《苏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弃了。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走迷宫,不停地绕啊绕却怎么也绕不出来似的。这滋味并不好受,所以读《马克思传》,我也只读到了他的学生时代。

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就很少。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好好笑。原来马克思小时候这么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让姐们对他又爱又恨。但不可否认,他也的确很聪明,知道如何让投其所好。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

等马克思上了中学,他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徐汇区同学的状态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无论哪一个人看到,心里都会不舒服的吧!所以马克思在学校期间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吧。马克思在离开学校前的一个行为让我很有共鸣。他因为讨厌当时的副校长,所以在向所有老师辞别是唯独没有理睬那个校长。其实作为学生,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他布置的作业老师马马虎虎地完成,上课也不会像其他课那样认真听讲,教师节也不会写张贺卡送给他。也许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这的确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抗议。

马克思也有很多缺点。他只要一旦有了钱,便生活“奢逸”。他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闭。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议,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事实上,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我也不明白他是如何养成爱花钱的习惯的,甚至不考虑家中的经济条件。或许是因为参加了俱乐部,又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但有一点很肯定,马克思从来不曾想过如何节约一点生活开支。

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算是比较糟糕的吧。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不怎么附和父亲的口味。老马克思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老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与外界交往的艺术仅限于一间肮脏的房间,在那里,也许在异常混乱的情况下,燕妮的情书和父亲的可能是噙着眼泪写的、善意的告诫......难道在这么一个荒唐的、漫无目的的知识作坊里,你和你所爱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实能成熟吗?”可见他对马克思是失望透顶了。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其实就像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一样,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里都还是深深爱着对方的。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谁也不能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一个凡夫俗子。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被耶拿大学在缺席的情况下授予博士学位。对此,作者甚至认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学位,加之那里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学位,并不费多大劲。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耍小聪明的伎俩吗?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把这本《马克思传》给读完,但是最起码我对马克思性格方面的了解又进了一步,这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2

今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到了《马克思传》这本书,一时兴起花了一个多月看完了这本书,获益匪浅。马克思不再是书本上的马克思,不再是一种思想,他只是一个人,一个平凡无奇却又让人敬仰的人。下面让我来带大家更深入了解马克思。

从小到大,我就被灌输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的马克思是多么的伟大。总觉得他是那么高高在上,是我们无法所触碰到的“圣人”。然而,看了这本书,才发现马克思是如此的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他也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人,和我们一样吃喝住行、有恋人朋友家人、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总体印象,马克思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而且很多时候在“不太宽容”的“论战”中,他与报纸、刊物结缘,以此为阵地,发表自己的生活见解。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学习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也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即使生活艰难,他也每天去图书馆如饥似渴的进行学习和研究。他所积累的知识非常渊博,包括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他也熟识德、法、英三种语言。他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除了天资聪颖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他的一生,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同时看到了一个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忘我工作的革命导师。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着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他在中学时就确立了自己服务人类的个人理想。从此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积极努力奋斗。即使被国家政府驱逐,生活穷困,颠沛流离。他在批判的同时,他也不断的吸收、改进。他曾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的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法拉格曾回忆说:“马克思对待著作的责任心,并不亚于他对待科学那样严格。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还未十分确定的事,而且在他尚未彻底研究好一个问题时,他也绝不谈论这个问题。他绝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琢磨过的作品。也不能忍受把为完成的东西公诸于世的做法。”严谨治学是人类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然而,整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马克思的那些个理论著作,为革命胜利奋斗的不懈精神,而是马克思这个人的本身。他原来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和我们一样有缺点。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这些伟人看成神一样的人物,但读了他们的传记才知道他们和我们如此贴近,即使他们的思想境界离我们很远。在了解这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中,让我领悟到他的思想之所以如此伟大,是和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些伟人们的优点,提高个人的修养,拓宽知识面,不断努力,从而成为一个有理想的好青年!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3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提到马克思,人们往往便想到他伟大的贡献,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一段长达一生的友谊。

马克思于18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艰苦,常常靠典当维持生计,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的寄给马克思。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合作。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小时,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分开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体现在时时刻刻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 英文,恩格斯便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而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头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了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对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于走的时候很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还在病床上的马克思得知,连忙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然而,与普通人之间的友谊一样,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尽管伟大,也经历了一些小插曲。1863年,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患心脏病突然去世。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将这件事写信告诉马克思,信中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第二天,马克思从伦敦给恩格斯写回信。信中对玛丽的噩耗只说了一句平淡的慰问的话,却不合时宜的诉说了一对自己的困境:肉商、面包商即将停止赊账给他,房租和孩子的学费又压得他喘不过起来,孩子上街没有衣服和鞋子。一句话,魔鬼找上门来了……生活的困境折磨着马克思,使他忽略了对朋友不幸的关切。正在极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这封信,不禁有点生气了。这次,一直隔了五天,恩格斯才给马克思回信,并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说:“自然明白,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对此冷冰冰的态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给你写信。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而你却认为这个时刻正是你表现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的卓越性的时机。那就听便吧!”

波折既然已经发生,友谊经历着考验。这时,马克思并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10天后,马克思写信向恩格斯致以真诚的歉意。出于对朋友的了解和信赖,收到回信的恩格斯立即原谅了马克思,还寄去了一张期票,以帮助马克思度过困境。自此,两位同甘苦共患难的友人重修旧好,友谊得以延续。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之久,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十分动人的友情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段并不强烈却始终深厚,不舍不弃的友谊。其实再伟大的人也会拥有平凡而深刻的情感,也需要关心和帮助,也离不开友情的滋养。在我们身边,一直有一些默默相伴,不离不弃以致常常被我们忽略了的朋友,以及一段段令人难忘,始终不变的友谊,在支持和激励着我们。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友情就如淡淡的茶香令人沉醉,让我们共同珍惜身边的人,安静感受这份静谧微暖的情感,用心经营我们离不开的友谊。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4

马克思逝世时,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20__年过去了,恩格斯的这一预言。不断得到证实。世纪之交,许多国家纷纷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评选千年伟人。秋季,英国广播公司(BBC)传来一个消息:在英国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马克思高居牛顿、康德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中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在《马克思》中,作者刘雷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那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马克思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其思想形成的一生。作为21世纪的大好青年,更应该继续信任他,遵从他,把他开创的思想解放事业继续推行下去.

我个人从来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赏那些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思想能够引导我走向正确的道路,能够得到我所需要的,从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这才是我想要的。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带有极强的个性的。同时,马克思也生活在一个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家庭里。其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律师,学识渊博,而且深受启蒙思想的开明绅士。其父亲虽然是个犹太人,但其并未将犹太人的宗教文化传授给马克思。这使得马克思自小就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自小就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这也为马克思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事业上,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却也正是伟大之处,也正因为这些,他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真理!

与事业相比,马克思在生活上很窘迫,这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因此 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大都来自于恩格斯这位朋友。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支持与帮助,马克思也是那已成功的。

同时,马克思也是一个异常坚强的人。在连续痛失子女的情况下。马克思依然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息,依然没有向这些打击所屈服。最终成就了马克思,写出了巨著《资本论》。

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马克思永远的离开了,带着安详,带着对伟大人类事业的梦想追求。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5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那么你对马克思平生有了解多少呢?在读完《马克思传》这本书后,相信你一定会被马克思的崇高精神所震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马克思传读书笔记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2000字篇1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提到马克思,人们往往便想到他伟大的贡献,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一段长达一生的友谊。

马克思于1818年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艰苦,常常靠典当维持生计,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的寄给马克思。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合作。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小时,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分开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体现在时时刻刻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 英文,恩格斯便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而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头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了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对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于走的时候很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还在病床上的马克思得知,连忙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然而,与普通人之间的友谊一样,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尽管伟大,也经历了一些小插曲。1863年,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患心脏病突然去世。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将这件事写信告诉马克思,信中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第二天,马克思从伦敦给恩格斯写回信。信中对玛丽的噩耗只说了一句平淡的慰问的话,却不合时宜的诉说了一对自己的困境:肉商、面包商即将停止赊账给他,房租和孩子的学费又压得他喘不过起来,孩子上街没有衣服和鞋子。一句话,魔鬼找上门来了……生活的困境折磨着马克思,使他忽略了对朋友不幸的关切。正在极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这封信,不禁有点生气了。这次,一直隔了五天,恩格斯才给马克思回信,并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说:“自然明白,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对此冷冰冰的态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给你写信。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而你却认为这个时刻正是你表现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的卓越性的时机。那就听便吧!”

波折既然已经发生,友谊经历着考验。这时,马克思并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10天后,马克思写信向恩格斯致以真诚的歉意。出于对朋友的了解和信赖,收到回信的恩格斯立即原谅了马克思,还寄去了一张期票,以帮助马克思度过困境。自此,两位同甘苦共患难的友人重修旧好,友谊得以延续。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之久,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十分动人的友情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段并不强烈却始终深厚,不舍不弃的友谊。其实再伟大的人也会拥有平凡而深刻的情感,也需要关心和帮助,也离不开友情的滋养。在我们身边,一直有一些默默相伴,不离不弃以致常常被我们忽略了的朋友,以及一段段令人难忘,始终不变的友谊,在支持和激励着我们。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友情就如淡淡的茶香令人沉醉,让我们共同珍惜身边的人,安静感受这份静谧微暖的情感,用心经营我们离不开的友谊。

篇12:马克思传【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马克思传(精)》基本上按照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历程安排章节,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这就使有关问题的联系较紧密,重点突出,阐述较充分。另外,《马克思传(精)》在马克思传记的结构中做出了若干新的尝试。《马克思传(精)》在参考材料的使用上,运用了很多新的研究资料,如马克思在1844年左右写了很多哲学手稿,通过对这些手稿的分析,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把握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通讯录》的发掘利用,对于完善《马克思传(精)》也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