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语录大全

关于浅谈群众文化在社会审美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浅谈群众文化的问题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浅谈群众文化在社会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精选6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群众文化在社会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共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浅谈群众文化在社会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群众文化在社会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庞亚军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装点艺术人生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这种精神上的追求大大推动了我国群众文化的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已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人们在审美教育活动中可以实现内心世界的变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自身人性与人格的健全发展。

篇2:浅谈群众文化在社会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广大群众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推进器。是人们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及娱乐性、知识性、思想性为一体,寓教于乐。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文化娱乐活动,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已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正在呼唤审美教育,这是因为在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品不断提高之后,很自然地对美育提出了更高、更强烈的要求。美育与人的不同阶段全面发展是非常密切的,切不可以为美育仅仅是学校的事,美,广泛存在于自然和社会每一个角落。作为面对广大群众的社会美育来说,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体育馆等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所具有的设施和条件具备了这样的功能,因此理应起到社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如何担负起社会审美教育的重任,是群众文化工作者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加强群众文化自身建设

近几年我国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新一届政府提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但如今基层群众文化基础建设还很薄弱,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美育的需求也随着城市居民的增多,收入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增长,群众文化建设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大力发展群众文化,通过群众文化的建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提高广大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加强群众文化专业队伍建设

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关键是要通过改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机制,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发挥出来。群众文化要担负起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职责,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一支有过硬专业知识的专业化队伍,这支队伍的领导者要具备优良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懂得开展各项文化艺术活动的方式方法,有人格魅力,有领导艺术,尊重人才,尊重艺术规律。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必须依靠专业骨干力量,促进管理的专业化。队伍的建立、活动的开展、素质的高低、长效持久是文化队伍有没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新世纪激烈的竞争中,要想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人才,这是摆放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加强群众文化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必要条件,文化部对三馆都作了等级评定,明确了一系列硬件规定,因此政府和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事业的投入,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群文工作者要不断拓展群众文化设施建设渠道,争取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多方面资助,拓宽群众文化社会办的新思路,全力构筑群众文化新平台。

(三)创建特色群众文化活动

要创新载体,打造群众文化特色品牌。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活动的同时,打造创新型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四)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他们既是群众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群众文化的受益者。群众文化活动的感召力、生命力、群众受审美教育的程度最终取决于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在群众中要积极培育一支业余骨干队伍和文艺志愿者队伍,他们能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让更多的`群众在活动中感受艺术的熏陶,得到心灵的净化。

二、群众文化与审美教育

群众文化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人民群众从中受到教育,接受善与美,因此,社会审美教育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美育目光要放在人民群众和社会青年身上,用社会美育弥补学校美育的不足,使人随时随地都有享受美感教育的可能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群众文化不只是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更重要的是发挥它的社会审美教育功能,使广大群众在自娱自乐中得到审美教育,懂得创造美,鉴赏美,从而提高修养,净化心灵。

(一)群众文化的审美教育方式。

作为面对人民群众的社会审美教育来说,有着比学校美育更为广阔的活动天地和更广泛的活动内容。群众文化的审美教育功能是通过各种活动体现的,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各种群文活动方式都是培养审美 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鉴赏真、善、美最丰富的社会实践。群众文化活动的方式是多样而具体的,形象是鲜明的,生动的,这就更能直接的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科学、文化艺术知识,提高其道德水平和审美意识。在文艺辅导、演出中群文工作者要在语言、表情、动作,神态等各个方面有意识的去传达美的形态。在美术作品展览活动中,不只是专家学者在开研讨会,还可以组织业余骨干和广大群众。在演讲、比赛等活动中要大力宣传能震撼人心灵美的美好事物和社会现象,同时还要在生活礼仪、工艺、插花、服装设计、生活装饰用品设计等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培训、讲座、竞赛活动中传播美。因此要始终牢记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是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去发现美,创造美,按照美的规律养成和体现心灵美、行为美和语言美。

(二)群众文化的审美教育功能

审美教育不仅对个人的思想、品格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作用,而且能够激发人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因此要大力宣传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在社会审美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它们能直接担负起对人民群众的社会审美教育重任,充分体现它们在群众文化实践活动中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审美教育功能。

社会审美教育之所以成为我国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于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即:以美育人,寓教于美。这就是说,美育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需要采取有约束力措施,也不同于多数宣传教育那样运用伦理的、说服的方式,而是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享受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人的情感共鸣,而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就是举办各种这样的活动,使人民群众在赏心悦目、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受美的熏陶。政府主管部门,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及群众文化专业队伍,应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去看问题,履行自身社会审美教育的职能,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不断的实践创新,把“美”传授给广大群众。引导群众实现生活的艺术化。

三、结语

关注人不同阶段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文化素质,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充分发挥社会审美教育功能的作用,创造性的引导群众实现审美艺术化,审美生活化,不断的增强人民群众对美的感知、理解、鉴赏和创造,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在新时期存在的重要价值体现。(作者单位:安徽省和县文化馆)

篇3:社会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简析

社会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简析

这是一个常见的今天的大学生说,他们大多数都对社会现实的小知识薄弱点。社会实践是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及时地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他们的生活将有利于所有。

社会实践应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是这样,学生一定要多学习比课本。他们在社会实践和社会知识学习和参与他们国家的情况可能增强社会责任感,他们与劳动人民可能帮助他们运用他们的知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密切联系。

在最近几年。许多大学生都被送到基层,以保持与工人和农民的联系。这一进程已经证明是有效的在丰富他们对现实的认识。

篇4: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名著,它们是真正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审美特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材料.因此,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文教育固有的要求.

作 者:吴丽艳  作者单位:柳市镇一中,浙江乐清,325604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4) 分类号:G63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  

篇5:学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论文

学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论文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构建起“三维”教学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它对教师的新要求是“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学案的编制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整合、总结,它可以做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的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促进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果的提高,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持续推进课程改革。

具体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依据新课程理念利用学案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课时“不够用”的现状。根据新课改的需要利用学案对原有的知识内容重新审视、整合、“削枝强干”,让学生“择其要而学”。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依据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对课程进行有效的处理。

2.有利于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模式、作业模式的创新。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功能必须突破传统的窠臼,由单一的着眼于巩固知识向注重学生素质整体发展的实践性作业转变,每一次作业都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让学生在课堂外仍然能不断地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以作业的完成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顽强意志,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履历。学案导学的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课堂生成,而且也关注学生课下的发展,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模式、作业模式的创新

3.有利于使学生对上课由厌学到真正的乐学。

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思考着问题出课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怀疑创新精神。学生在“自主学习”板块的负担不重,而且对听课效果有很大提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块对学生评价模式多样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形成学习的一个良性竞争;“学习存疑”板块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进行深入的探讨,教师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使学生有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使学生真正的沉浸入学习的乐趣中。

4.将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自然融汇到教学之中。学案导学更好的体现了主体参与的.基本形式:接受的与探究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以掌握科学知识为基本任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等接受性学习的特征;而“合作学习”、“情感升华”、“学习存疑”等板块又可以体现出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非指导性、对探究性认识过程的关注的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5.对于教师而言,利用学案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改变教学观念,融入新课程。学生的反馈是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学生对学案“情感升华”、“学习存疑”两个板块的反馈,有助于教师教学的反思:“情感升华”可以知道学生对本节课那些部分的感触最深,教师可以和自己教学设计对照,进而优化自己的备课;“学习存疑”可以了解学生对那些问题的有疑问,充分了解对以后的教学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促使教师依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当然,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这种吸引往往是暂时的,而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一个较为稳定、持久的因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一观点的基础和注释。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应不断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较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努力为人师表。

篇6: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一、让学生在思品课教材中领略自然美。

思品课教材图文并茂,课文中的很多插图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那辽阔的原野,巍峨的山岳、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各有其美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大自然的美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我爱祖国》一课,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很多祖国山河壮丽的图画:有雄伟的万里长城,位于我国境内的世界最高峰----珠海朗玛峰、滚滚东去的长江、黄河,秀峰屹立的长江三峡……看到这么多生动的画面,学生为祖国山河美丽、神州风光无限好而感到自豪,这时教师相机提问:我们的祖国美吗?美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我们要爱自己祖国。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让学生在“明理”中感受到社会美。

思品课教材不少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社会生活的画卷。

孕育了一定的`生活哲理,使我们感受、领略到了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主要有:①人情美。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亲情,如《我上学了》、《老师您好》、《我爱爸爸妈妈》等课;②劳动美。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等课;③行为规范美。如《按时上学》、《学习礼貌用语》、《对人要用礼貌》、《保护环境卫生》等课文。

教学这类课文要求教师在讲清道理时,又要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社会生活是美好的。如在教《我爱帮助同学》一课,我着重让学生分析“我”和同学们之间的三次“笑”,第一、二次笑是“我”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后,同学向“我”笑笑,我也向同学笑笑,这两种笑各是什么含义呢?同学向“我”笑笑,表示对我的感谢,也反映了困难被解决后的愉快心情,我向同学笑,表示不用感谢,在课堂上、“笑”传递了“我”和同学之间的友谊;第三次“笑”是全班同学向“我”笑,我也向大家“笑”,这种笑又是什么含义呢?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大家的笑,反映了集体对“我”的表扬,“我”的笑表明这是“我”应该做的,大家在笑声中传达了集体中间学之间的情谊;最后,提问:从这里可看出一个集体中间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这样做好吗?为什么好呢?学生通过讨论懂得了集体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也是社会美的一种体现。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世界上任何事物并一定都是美的,只有加以鉴别才能分出美和丑。鉴赏美的能力是指对美的事物的鉴别与评价,它不仅表现在对自然美的鉴赏上,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地鉴别与评价社会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

如在学习《保护环境卫生》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两组幻灯,一组是在大街上有人倒垃圾、吸烟、吐痰等现象;一组是是清晨环卫工人正在路灯下做清洁;然后教师提问:看了幻灯你觉得哪种行为是美的?为什么说他美呢?有的同学说,在大街上倒垃圾、抽烟、吐痰破坏了公共卫生,影响他人健康,又不文明;环卫工人干的活虽然脏些,但却美化了环境,减少了疾病的传播,因此这种行为美;再如学习《保护文物》一课时有同学问:有些文物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还要保护呢?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有些文物从外表看并不美,但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这就是文物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美,我们应该培养一定的鉴赏文物的能力。

四、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塑造美好的心灵。

人最好的东西是心灵美。思品课教学不但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和行为训练,更重要的是把所学到的道德知识内化到学生心灵中去,留下一个“烙颖,以指导自已的行为。如在学习了《尊敬老人》一课,教师召开了“做一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的主题班会,着重让学生谈谈:爷爷、奶奶每天为我们干了些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尊敬他们呢?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得到了深化,为塑造美好的心灵,达到知行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矗(湖北张德喜)“”引导孩子欣赏自然美“”引导孩子欣赏自然美许多事实证明,孩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不一定就能发现、感受和欣赏自然美,如何给孩子一把发现自然美的钥匙呢?

1.从观察、领略自然物外部特征的美入手,努力攫取自然美的信息。

自然界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极为丰富,同时,它们又是变化多奇、生气贯注的。“林无静树,川无停流”。整个自然风景都在不停地运动者,而风景中富有动态的形象是最有吸引力的。寥廓自然,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其形态、其色彩,无不处于无穷变幻之中,孩子如能在家长的指点下发现这些令人神往的变幻,无疑会激起奇思通想,浓化自己热爱大自然的优美情趣。

2.拨动孩子感受自然美的心弦,逐步达到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

自然景物是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但它作为人的审美对象时,人们总是怀着一定的情感态度来欣赏它。审美经验告诉我们,赏景中情景交融的出现,每每有一定的条件。首先,在观景时,要缓步慢游,凝神静观。第二,要掌握“远望近看”的欣赏方法,既注意从远处欣赏风景的整体美,又不忽视细微之处的精华,这样才有可能有感于心而发为情。第三,要不断变化欣赏视角。第四,要注意时间、氛围的变化对欣赏过程的影响,自然景色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中会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第五,我们还要启发和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以这样说.许多自然物之所以美,正是由于人仍以自然物的形象特征为依据,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联想和想象的结果。

3.给孩子以知识的陶冶,努力提高审美感受力。

首先,要鼓励和指导孩子尽量多读一些描写和赞美大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孩子阅读并熟记这些作品,就会大大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力,使他们的美感得到升华,其次,为了帮助孩子欣赏自然美,实现自然美的美育功能,我们还不能忽视地理、历史知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