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语录大全

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乐趣性考虑论文 关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开题报告范文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思考论文(共16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思考论文,本文共1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思考论文

【摘要】趣味性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堂妙趣横生的课程能吸引学生进入课堂预设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育气氛,有效实现教与学的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呈现方式、灵活的互动功能,分析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及效果。

【关键词】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趣味性

一、问题的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堂教学如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那教学的目的就基本达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则是这关键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其强大的呈现方式、灵活的互动功能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作用也渐渐彰显出来,精彩演绎了动静结合、妙趣横生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1]。本文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特点,在重点分析如何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强大的呈现方式创设课堂场景,利用白板写字、绘画等灵活的互动功能增加课堂教学互动效果,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

(一)综合运用“声”、“影”、“图”、“文”,创设逼真的教学场景,勾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场景是教学活动的平台和基础,教学活动通常是在特定的教学场景模式下进行的。教学场景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将教学内容完全教授给学生,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关系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场景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搭建师生教学交流的共同认知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先进的教学工具,融合了“声”、“影”、“图”、“文”等信息技术,在有效搭建师生教学交流的共同认识平台、创设教学场景方面起作着积极的作用。可以通过影像或图片展现教学内容描绘的场景中“形”的环境,也利用声音模拟教学内容描述的场景中“声”环境,还可利用文字进行必要的说明。在进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雪了》的课堂教学时,岭南的学生也许从未见过下雪,因此对下雪的情景缺乏感性认识,如何能模拟一个逼真的教学场景,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则成了备课环节的一个重头戏。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先以“图片”或“影像”将雪花飘落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再以“声音”模拟呼啸的北风,创设了逼真的下雪场景,同时配合一定的“文字”说明:下雪了,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学生就会置身于预设的下雪场景里,对下雪的场景有了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勾起了学生探知后面教学内容的兴趣,期盼着看到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究竟都有哪些。这样,就创设了一个逼真、形象的教学场景,搭建了教学活动所需的共同认知平台,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在满足学生对教学场景的视觉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听觉的需求,能有效勾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对相关知识的渴望。

(二)巧妙应用“拖拉”、“透镜”,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锁住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

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相辅相存,缺一不可的;“教”是“学”的必要条件,“学”是“教”的最终目标;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要达成课堂教学目标,除了教师的教授之外,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利用交互白板可以巧妙地构思课堂,灵活地创新课堂教学,解决了以往教学课件中难以实现的交互问题,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自由、生动的课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仍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雪了》的课堂教学为例,在创设了逼真的教学场景之后,已经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一起运用电子白板“拖拉”或“隐藏”等功能把“小画家们”请到雪地上,构建出生机盎然的雪地。此外,还可请学生用“”在雪地里找出在洞穴中冬眠的青蛙……这样,课堂教学变得同游戏活动一样有趣,在满足一年级学生好玩的天性的同时完成了教学互动,课堂教学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实现趣味性和知识性完美融合,促使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三)有效运用“书写”、“批注”,激发参与感,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与课堂的趣味性及课堂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许多特殊功能使得教学互动变得简便而有效,也使课堂教学变成一项有趣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在新课程教学课堂开放的今天,即使有强大的演示功能PPT,也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课堂需求,因为采用PPT教学,教师通常成了课堂上的放映员和讲解员,交互性不足。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是集传统黑板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于一身的新型教学辅助工具,既能展现静态教学的魅力,又能演绎动态交互课堂的精彩;既能即时书写文字、手绘图形,也能根据讲述需求自由板书,使用注解、批注等功能[2]。教师可以便捷地实现对媒体的控制,摆脱了媒体的牵制。交互电子白板提供方便的书写和绘画功能,运用于语文学科,可以实现学生“边思考-边想象-边批画”的学习方式,呈现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以及最终的思维成果,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评价。如在讲授《两只小狮子》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勤狮子刻苦练习“滚、扑、撕、咬”的本领,教师可以请学生在白板上划出自己认为能体现出勤狮子刻苦练习的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学生的答案中做上批注(加下划线、着重号、画圈等),让学生通过“整天”这一词语感受到勤狮子非常刻苦。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独立批注和互动讨论中也提高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而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学生难于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效果

(一)教学效果调查

为使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分别选择高、中、低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题200份,其中高年级组占35%,中年级组占35%,低年级组占30%;共收回调查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0%。本次调查选择课堂氛围、教学场景预设、教学互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课堂教学感受(学习兴趣)等10个因素,作为课堂效果的衡量指标(如上表)。

(二)教学效果调查统计分析

在对回收的调查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在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备课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氛围等10方面的平均满意率达99.11%,平均优秀率达85.79%。教学场景预设、课堂教学感受(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总体评价等多项衡量指标满意率达100%,各项教学效果衡量指标优秀率均达80%以上。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能够较好地通过预设课堂教学场景,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实现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利用其强大的呈现方式,创设逼真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灵活的互动功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有效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开启了多元化的互动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霞.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边际效益的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5).

[2]朱宁贤.从黑板的演变看交互式课堂教学呈现方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6).

篇2: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思考论文

现代教育强调,语文教学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主体地位还是占着统治地位,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还没有得到充分地突出,教师往往在教学中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千方百计地进行着考试的训练,学生的个性发展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行实践活动,使他们不断地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和水平。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阅读语文,充分体现他们的个性发展。

一、更新观念

教师要深入认识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时代的要求,大势所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再是只会答卷的社会阿斗,我们带着这个巨大的使命来进行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放下架子,和学生和平共处,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让他们真正地在这个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大展宏图。不能以传统的那种师道尊严的身价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包容、宽容地和学生相处。要不断地武装和提高自己的思想理念,扑捉时代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和提升,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要立即改进,不断更新和刷新自己的知识教学理论,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内心情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和特点,要一个宽容的胸怀理解和支持学生,主动的与学生以朋友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一定要减少学生对自己的疏远感,给学生以心灵上的真正朋友感,让他们能够在自己面前放开手脚大胆地去想,去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真正地发挥,成为时代所需的真正创新型人才。

二、授给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我们明确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如何能够真正地让他们更好地发挥其特长,使他们的个性化得到真正地发展呢?那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如何提高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关键是在方法。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单一地只向学生传授知识理论,而是要培养他们能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新的知识,让他们能够自己去会学,也就是让他们能够掌握自己学习的方法,发展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使他们真正地体现个性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养成培养。比如,我们在教学时,采取的不同学生不同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习惯动中学习,有的习惯在朗读中学习,有的习惯默读学习,等等。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采取不同的教法,然后通过将课内、课外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对于孩子们的不同学习方式方法,要进行积极地引导,让他们能够参考老师的意见和见解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他们在加强对自己了解的`同时,养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的教学最终端应该是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的个性就自然得到了发展。因此,我们语文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出来,让他们自主地发展自己,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我们要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培养就要从“预设”走向“生成”,并且要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例如,我在执教《跳水》一课的时候,让孩子们去分析“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惯用“猴子逗孩子”。而有一次,一个学生向我问道:老师能不能把“逗”字换成“惹”字呢?当我问其原因的时候,他却侃侃而谈地说道:“从下文孩子的暴怒的表现来看,猴子的行为岂是逗,简直是惹。”多么精准地创意分析啊,他能够从上下文的角度来进行阅读,根据语境分析文章,顿时使我极为高兴,我马上就对他的行为进行了大声地赞赏,夸奖他的敢想精神,课堂上也就采纳了他的想法,改变了我的多年教法。从这里我感觉到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摆脱“预设”的消极思维定势,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言,善待并开发学生的发言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使个性在课堂中灵动飞扬。总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坚持发展学生的个性学习思想,我们的学生就会大展其个性向前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就会得到真正的发展。

篇3: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思考论文

摘要:为了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其思想品质,文章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情感熏陶法、识字教学法、课外阅读法、诗歌教学法等方式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是非常重要的科目,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涵盖着非常丰富的思想与情感。教材中的内容基本都与道德品质相关,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耳濡目染,并通过潜意识的影响,逐步提升自身的德育境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德育与语文教学合理结合,从而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渗透德育具有重要作用,现在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从整体状况来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仍然未能有效发挥。有些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作用。而且,个别教师对德育教材的理解不够,不能发挥教学中德育的作用。因此,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充实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情感熏陶法渗透德育

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结合与课文语境相符合的情感资料,创造情境,制造情感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有效地取得教学的情感效果。例如,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两盆万年青放在讲台边,让片片白花在其间点缀,突出它的肃穆。在讲解课文时,用录音机播放《葬礼进行曲》,同时教师的表情要悲伤且庄重。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便油然而生,从悲痛中升起对革命领袖的无比爱戴之情,从而在情感熏陶下渗透德育教育。

(二)利用识字教学法渗透德育

传统识字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讲解,学生在下面不断地照抄,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汉字的结构、外形来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观察所学汉字,探索汉字与道德、为人处世的关系,让识字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例如,在教“打”这一字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发音、字形、结构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打”字组词,这时,会有学生说出打架、打骂之类的`词语,教师要先肯定学生的发言,之后教育学生不可以打架、打骂别人。经过引导,学生就会说出打球、打水、打游戏这样的词组。小学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启蒙时期,必须要不断地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品德教育[2]。

(三)利用课外阅读法渗透德育

课外阅读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之一。课外阅读的文章内容多是描述故事情节或是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客观事实的,这些内容中往往寄寓着德育因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征等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操,并以此渗透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学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动课,开展以“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之间分享已阅读完的课外读物,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交流心得。在分享和交流过程中,学生受到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利用诗歌教学法渗透德育

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古诗都渗透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诗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诗歌时,教师要让学生从诗歌中领悟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潜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中写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教师可借此教育学生树立祖国统一的理想。再如,利用《锄禾》所描述的场面教导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粮食。如果在诗歌教学中只是简单分析词句的意思,忽视了德育教育,就不算完成诗歌教学,只有详细分析诗歌本身,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循序渐进,通过加强课堂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根据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来进行德育教育,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6):53.

[2]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5):57.

[3]夏惠贤,李国栋.从立德树人看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改进:基于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4):94-105.

篇4: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思考论文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儿童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启动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活泼欢快的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教师应手执金钥匙教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根据儿童注意力短暂、观察不细、形象思维占主导、有意记忆能力差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简笔画,讲故事学儿歌或语言、动作、表演等手段,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好一节拼音课,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激趣就是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融进新鲜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愉悦,使知识的传授有生气,在可感知的情景氛围中被学生乐意接受,从愉快走向成功。如我教声母“j”时,首先在黑板上画一只可爱的小鸡,提问:这是一只什么呀?长得什么样?根据学生回答,训练学生说完整的句子(小鸡的嘴尖尖的,小鸡的身体毛绒绒的,小鸡的脑袋圆圆的,小鸡的爪子尖尖的)。然后再设疑:小鸡怎么叫?学一学。小鸡的爸爸是谁呀?(教师再画一只大公鸡)大公鸡漂亮吗?(学儿歌: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引导学生说出大公鸡的羽毛颜色漂亮。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小鸡妈妈(大母鸡)的本事,并把三只鸡的叫声让学生学一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最后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将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图片(鸡的不同姿态、绿草地)贴在黑板上,根据贴好的图意让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这种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的教学方法,比单调乏味地反复解释其意思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新知。

2自编歌诀,增加学生求知乐趣

人脑中的形象信息量要远远多于语言信息量。我喜欢用形象化的方式来记一些难以记忆的东西,心理学家说,这样的方式更有助于长久保持信息。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强调形象的重要,他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形象记忆就是在记忆时尽量多印留直观形象,尽量多运用形象思维,以提高记忆的效果。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它包含着这样一个道理,即直观形象的事物给人的印象较为深刻。识记过程也是这样,直观形象的`的材料比枯燥抽象的材料容易记住,直观实物形象易于记忆。各个字母形体比较抽象,比较难记。教学生记各个字母形体,可配上儿歌,能把抽象的韵母、声母形象化。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学生喜欢一些顺口的儿歌,把儿歌放到拼音教学,使孩子们的口齿得到锻炼,即纠正了错误的读音,还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单韵母时,教师可以先自己把一些简单的歌诀教给学生说一说,记一记: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张大嘴巴aaa,大公鸡起得早,清晨唱歌ooo,大白鹅水中游,清清倒影eee等等,慢慢地让学生试着自己看图创编简单的儿歌,经过启发、观察,孩子们的思维一经打开,往往有许多精彩的歌诀不经意就产生了:“乌鸦做窝uuu,小鱼吹泡泡üüü,伞柄朝上fff,伞柄朝下ttt。像个6字bbb,6字反写ddd,像个9字qqq,9字反写ppp。9字加勾ggg一把椅子hhh等等。又如:为巩固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把这样一首儿歌教给学生,帮助他们记忆理解:“iuü,齐步走,大Y,大W来带头,大Y带小i,大W带小u,小ü眼泪擦干净,跟着大Y一起走。”如:伞柄朝下ttt,9字加弯ggg,张大嘴巴aaa,一个门洞nnn,有时我为了教学需要,自编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左a右nananan.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圆ppp.”像这样的儿歌还有很多例:在教eng这个后鼻韵母时。我问孩子怎么记住这个韵母的发音。有个学生站起来说:“飞来一只小蜜蜂,嗡嗡嗡嗡叫不停”。由此可见,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能。这样一首儿歌既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整体认读音节不分离做为一个整体来读,学生易于接受,也记得快。

3让学生学说结合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容易在直接的视觉刺激下引起注意。在教学中,色彩鲜艳的插图,形象活泼的卡通人物,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身创造才能的机会,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把他们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智能开发出来。我认为,学生的创作比教参上提供的内容更有童趣,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孩子们把顺口溜输入电脑,写上自己的姓名,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并欢天喜地地回家告诉家长,自己是个小作家了,还邀请家长一定要来学校看看他的作品,分享他的学习成果。例如,第一课拼音“a、o、e”的整幅图出现了优美的乡村河畔晨景图,画面上大公鸡在喔喔(o)啼,阿(a)姨带着小朋友在河边看鹅(e)在水中的倒影。从一开始学生就被吸引住了。我先让学生自己看、说图上的事物,在他们已有感受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认识单韵母a、o、e的音、形,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进行了汉语拼音的学习。又如在教学g、k、h时,教材插图中有两只蝌蚪游到一条水草旁休息,组成了声母k的样子,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画面时,学生特别感兴趣,很快就记住了“k”的样子,并借助“蝌蚪”的读音,又顺利掌握了“k”的发音。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切不可为教拼音而教拼音,应把拼音教学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拼音,拼音教学又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大胆想象,用完整的尽可能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在语言环境中学拼音。教学声母“zh”时,我先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谁,她在做什么?”学生说“图上画了丁丁的妈妈在织毛衣”时,我指导学生继续观察说话:“妈妈坐在哪里织毛衣”“妈妈织的毛衣怎么样”“妈妈怎样织毛衣”“穿上妈妈织的毛衣感觉怎样”。我充分注意到教材中的人文主义色彩,不但引导学生在浓浓亲情的体验中学会了拼音,还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总之,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篇5: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思考论文

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以理论知识讲解为重点,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并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1]。整个课堂学习环境中,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交流,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无法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二)教学模式单一化。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以领读、背诵和默写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毫无新意,更缺乏趣味性,因此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积极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变学生为课堂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环境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2]。而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客体职能,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研究语文知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对语文知识的内涵产生深刻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为了弥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化的缺陷,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展开教学:1.情境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角度出发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3]。情境教学模式即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应用各种元素进行课堂情境设计,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对语文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并积极主动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设定课堂教学情境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开放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不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秋天来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保持身心放松,利用秋天美丽的景色和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秋天情境当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知道秋天的到来?”“秋天的色彩是什么?”等具有一定神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学生会在教师的逐渐引导下,逐渐深入到课文内容当中,对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并体会到语文知识学习的快乐。2.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多媒体能够将小学语文知识内容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直观的呈现出来,通过对学生视觉以及听觉等感官的刺激,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思考语文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神笔马良》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精彩的电影片段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对马良的机智、勇敢等品格产生深刻认知。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特点,对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变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详细进行学情分析,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出发点,综合应用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才能够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人才全面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国安.在习惯上下功夫,在方法上做文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31):101+105.

[2]丁美玲.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05):116-117.

[3]祝小珍.积极学习心理:有效学习的基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03):5-6.

篇6: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考论文

一、鼓励学生实话实说,真情流露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作文是真实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让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的小细节,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这样可以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才具有童真童趣的味道。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布置好作业,还要能引导学生勇于体验生活,敢于从生活中发现探索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去买菜,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什么样的蔬菜是真正新鲜的,同时还要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捕捉到真实生活中的实话,形象生动又能把真情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间。教师要懂得赏识学生的习作,对于实话实说要提出表扬,不合适的地方加以修正和引导。

二、方法及时跟进,指导精确到位

小学生的天赋都是很高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首先,通过对学生的细心观察和指导,我们就会明白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观察能力。这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自己的观察能力,细心地观察着周围的任何事物,除了指导细心观察外,最重要的还是在讲作文时的方法指导。我们现行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很优秀的范文,都是我们模仿的好材料。在对课文精心讲解时,要指导学生看看作者是如何构思、如何联系生活的,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得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做些仿写和缩写的小作文巩固课文效果,掌握写作手法。再有,要求每个学生要有自己的积累本子,包括课内和课外的优美语句的积累,增加自己的素材内存和丰富输出的质量。

三、优化点评作文,直接升华能力

作文需要认真地修改,教师对于作文的点评和修改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优缺点的表扬或批评指正。要培养学生勤于修改的`好习惯,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有血有肉。学生作文的修改可以采取分组互评、小组互改和多方交流的方式进行。

四、增加课外阅读,丰富素材内容

语文作文教学要注重拓展延伸,才能把课本教厚。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吸收越充分表达就越贴切、详尽。”由此可见阅读对于作文的重要性。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地防止错别字的出现。作文中的错别字是令教师十分头疼的事情。课外阅读不断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知觉,加深学生对字的记忆,还可帮助学生丰富词汇和准确运用词汇,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生动规范的语言,利用课文例句遣词造句外,课外阅读丰富的信息量会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广阔,增加了作文写作的灵活性,准确地运用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可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只有好的词句是不可能成为好的文章,还要对文章主体进行谋划构思。单纯的课文教学只能使得小学生的作文千篇 一律,没有创新,令人感到乏味,而课外阅读能使学生的文章耳目一新,富有创造能力。

五、总结

以上我只是浅谈了我个人几个方面的见解,我认为语文老师只要敢于大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细心观察生活,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激发写作欲望,激扬学生个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宽松环境,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篇7: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考论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从呱呱坠地就开始学习语文,同时语文也在学校教育时期和我们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下,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发展,语文教学上的创新也就成为广大人民教师的共识。首先,我们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思路9篇”得出以下结论:

1、内容古板,不能掌握学科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量,不能够将语文的知识限定在课本中,要把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但是这种融汇的尺度却是不好把握的,如果尺度把握不好,很容易将语文课变成社会课程。举例来说,在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做《太阳》,这篇文章是一遍说明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大自然。讲课时老师问学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顿时鸦雀无声。老师紧接着又换种方式询问学生:“太阳经常被我们比喻做什么?”个别学生回答:“共产党。”老师听到回答后很高兴地说:“说得对,太阳就像党一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以我们要更加爱党和国家。”这样的对话让我们看着就感觉到别扭,仿佛上的根本不是语文课,而是社会课程。这样的教育虽然说是创新,但却是脱离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含义,忽略了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

2、课程过于形式化

在很多语文公开课上,教师所谓的创新教育,很多都是不需要学生思考的,他们更多的是将学生当做观众,然后展示自己。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教师应用课件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师把所需提问一环扣一环地提出,学生答不出来,但教师却不继续从思维方式上诱导学生作答,而是以课件动画为基准,让学生了解所谓问题的答案。其实这种形式化的授课,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加强是没有推动的,学生在初受教育的时候,就过多以图画来诱导思维,会让学生在今后失去思考的能力,这种形式化的创新是不可取的。

3、错误的创新认知

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的大胆质疑就是创新,然后就将原本秩序井然的课堂变为单一的章节讨论,一堂传授知识的语文课瞬间变成了一堂辩论课。于是,课堂上有的不再是朗朗读书声,而且此起彼伏的辩论声。这种变化的原因很简单,机械的创新让教师失去了判断能力,忽略了语文课堂的本质,也失去了语文课堂原本的层次性。其实这种辩论的方式并不是不可取,而是不应放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小学生本身不具理性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更加杂乱无章。

二、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应对策略

1、加强教师知识储备

创新教学能够推行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首先,教师就要是创新型教师,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对知识要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这样,才能让创新型教师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熟悉教育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并适时予以鼓励。

2、掌握教学本质

小学的语文学科最需要重视的就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听和读是针对语言接受能力进行强化,说和写是针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进行强化,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的综合才是一个人的思维进程。语文学科不光要研究文字,还要研究文字在文章中的应用逻辑,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营造创新型学习氛围

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与创新性的课题相关联的,至此,为学生创造创新型学习环境是很有必要的,采用一些相对轻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学习知识。举例来说,小学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但愿人长久》,教师可以采用诗朗诵的形式,或者是歌曲演奏的形式来将学生带到情境中,改变学生认为语文教育是枯燥乏味的这一传统观念。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是在不改变学科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进行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保持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敢于挑战新问题。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创新是要建立在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连贯的思维逻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此来引导学生逻辑思考。教师尽量在教学思路上加以改变和创新,开阔学生的眼界,营造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拥有浓厚的兴趣。我们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用更创新的教育为社会人才的培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8: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考论文

一、应该解放孩子们的头脑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在旧中国时期,“儿童的创造力被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②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现象仍然存在,依然阻碍着孩子创造能力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首先就应该打破、丢弃以往孩子应以教师或者是知识至上的思想观念,应该对孩子实施科学和正确的指导,避免让孩子走进对知识、思想、事件曲解与幻想的误区[3]。

二、应该解放孩子们的双手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到过,在旧时期的社会中,我们中国对于教育孩子一直是要求孩子们不许动手。其实,所有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非常渴望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办法,特别是需要通过运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来体验这个对他们具有巨大魔力的有趣世界。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应该充分地满足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应该适当地激励和支持小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和操作,结合实施具体的行为操作更进一步感悟语文教材中所提供的相关知识。

三、应该解放孩子们的眼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以往传统的学校教育给孩子们强加了一副有色的眼镜,让孩子们和实际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脱离③。也就是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此一来,就造就出了许多对社会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缺乏社会竞争力的“小书呆子”。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全面地解放孩子们的眼睛,使孩子们通过运用他们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去发现,去认识、去探索,从而促进孩子们进行有价值的思考,起到启发孩子思维、养成判断能力及鉴赏能力的作用,同时,这是培养和训练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前提和基础[4]。

四、应该解放孩子们的嘴巴

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让孩子们的嘴巴得到解放,对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应该全面地解放小学生的嘴巴,引导小学生敢问、善问及乐问[5]。对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应该给予激励和表扬,就算孩子提出来的有关问题没有一点儿实际意义,语文教师也应该做到循循善诱,促使孩子思维活跃。

五、应该解放孩子们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到,以往的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就是一种鸟笼式的课堂教育方式,这样的学校课堂教育模式对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巨大的制约④。他曾经大声疾呼,一定要解放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感受、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和绿水等。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尽量拓展孩子们的学习空间,让自然界和社会变为孩子们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创造源泉。

六、应该解放孩子们的时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我国小学受功利目的的不良影响,致使孩子们没有空余的时间去感受大自然的熏陶及人类文明的感化。陶行知先生说过,反对过分提倡考试制度,认为创造性的儿童教育,首先就应该为孩子们争取时间的解放。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时间,教师不应该安排过多的课后作业,应该让孩子们拥有自由的时间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探索、发扬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6]。

七、结束语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永恒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一个小学教师必须努力探索的非常重要的课题。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篇9: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考论文

1、创造民主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民主学习氛围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的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限制,从而为学生自由的表现和思维创造机会。要想实现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民主和自由是必要的先决条件,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和保证。通过民主学习氛围的创造可以使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在课堂中大胆的表现出来,从而唤醒学生心底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比方说,在进行《我的家乡》这一内容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以课文的描述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进行绘画。这时,很多学生会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有的学生在河边的桃花中间增加了几棵柳树,他们觉得这样会更美,有的学生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空增加了几只飞过的小鸟,他们觉得这样美丽的田野上肯定会有很多的小鸟飞过,还有的学生在周围的路上画了几辆小汽车,他们说这说明人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而学生也在这种积极民主的学习环境下,更加乐于学习和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学习由原来的负担变为了一种乐趣。

2、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新颖和灵活。在进行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维,所有的意见和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来获得。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其智慧发展的翅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最重要的前提。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利用各种有效地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更好的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力。比方说在一次看图作文的教学时,老师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在这张图片上有一个不完整的天体、一艘火箭飞船、一只外形特别的动物以及一些月亮和星星。这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这只外形特别的动物是什么动物呢?这只动物与这个不完整的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当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老师可以继续的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个天体为什么是不完整的呢?而后,老师还可以利用假设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方说,假如你是那只外形特别的动物,假如你是那个不完整的天体,假如你是整个宇宙的主宰者等等假设问题,引导学生开启自己想象的大门,放飞自己的思维,让原本枯燥单一的图画,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鲜活的生动画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到最大的培养,随着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就得到了无形的提升。

3、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习是由思考开始的,而思考则是由怀疑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的过程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主体,只有学生自己开始思考,进行质疑,老师才可以更加具有目的的进行教学,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同时学生的质疑也是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提升最重要的前提。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通过思考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大胆的进行质疑,积极主动的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比方说在进行《景阳冈》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武松打虎这一部分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自学,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找到最终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整个问题的发现、思考以及解决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最有效的提升。再比方说进行《她是我的朋友》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有的学生会提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阮恒总是颤抖和哭泣呢?”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来思考这一问题,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观点的辩论,通过老师在旁边的引导使学生的讨论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目的性,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有效地锻炼自己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4、让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可以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甚至可以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对各种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测,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敢于突破和创新的思维。比方说进行讲解《跳水》这一内容时,课文主要讲的内容是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从而使孩子获救的故事。学完课文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船长的办法好吗?为什么?当时就有许多学生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尽管想法幼稚,但能以不同角度,不同手段来解决问题。敢于发表自己对事情的独到见解,这是具有良好批判精神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勇气。使学生产生新的构想,发出思维的异彩。总之,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种必要趋势。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含有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如能积极挖掘,系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0: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要:在当前教学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仍有不足之处,存在许多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功利性过强,学生失去了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文章对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进行了阐述,旨在为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提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趣味性教学;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有着足够的兴趣,那么他就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门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所要完成的工作之一,而实现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也离不开此项工作。现阶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趣味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入趣味性教学的元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在语文教学开展趣味性教学也能够很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一、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为学生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开展,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要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就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且要在学习、生活中都要建立这种理念。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准备促进课堂轻松教学的教学素材。高中生的'心理还不是十分成熟,其对新鲜生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往往会表现出十足的求知欲。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选取教学素材的时候,可以选取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素材,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展多元化朗读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环节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是学生情感倾诉和表达的主要途径。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尤其要注意“读”环节的科学性,这样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在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往往没有在学生“读”的能力上投入足够的精力,这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章,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朗读这部分文章,并采取分组或游戏等形式,使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设置教学情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础教学技能,教师通过设置有效的情感氛围,采取特定的信息表达手段,利用某一事物的特征及与事物相关的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这种设置教学情境的手段,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将学生的情感充分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去,这样就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得以强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情境设置之中,采取多媒体的形式可以说是大多数教师都认可的一种引入教学情境的方法。这种形式相比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情境引入方法而言,也确实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该形式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相关特点,全方位地对学生所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比较准确的表达,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师的相关授课之中,教与学也能够得到双向的提升。

四、优化教学语言,注意教学风格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称为教学语言,教学语言的风格能够直接对教学质量和效率造成影响。加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也是加强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的一种方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语言风格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语文学科的艺术性和文学性都是非常强的,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实现趣味性教学一直都是教育行业从业者重点关注的话题。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需要经过教师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而保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准确实施。

五、结语

趣味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能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教师也要提倡,并且应用这种教学手段,在相关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加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自身水平进行提升,尽可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对各个学科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翟磊.趣味化是高中语文优质课的重要标志[J].教育实践与研究,(11):30-31.

[2]刘红.新时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趣味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J].南北桥,(2):30.

[3]俞光序.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19):47.

[4]石正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模式浅探[J].作文成功之路(下),(7):11.

篇11: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论文

最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 要】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一种动态的过程,一种注重全面发展的结果。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导入,朗读,练习,评价,板书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有效性;教学情境;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有效导入,点亮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过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只有在课的起始阶段便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迅速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巧妙设计导语,使课堂灵动起来,这是应该认真探讨的。

1.情境导入,激发思维。情境具有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和激励创新等作用。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体验。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创设美、智、趣的情境, 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中,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实践表明,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那么,他的教学至少成功了一半。

2.介绍史实,了解背景。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很多精彩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介绍史实,既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导入方式还有巧设悬念,自然过渡;直观演示等。引人入胜的导语如渔人手中的“网”,总系全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给学生以知识和美的享受。

二、有效朗读,激活课堂

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让文章“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让文章“复生”,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求和基本技巧。老师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在空白处加强体验,转换角色,闭眼想象,让学生自己读懂了文字背后的东西,朗读不仅入情入境,而且有深度。朗读时形式的运用应有效地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服务,只有在理解课文基础上的朗读,才能算得上真正领略了课文的“青山绿水”“无限风光”。否则形式就成了“花架子”,朗读指导成了“空中楼阁”。

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是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搭建一座体验的桥梁,打开一个情感的世界,开拓一方思维的天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我们应以满腔的热情赋予学生多元的智慧,开启学好语文的窗户,激活语文课堂。

三、有效练习,深化课堂

课堂教学的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其中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练习,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只有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作业练习要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满足学生活泼好动、渴望自主、希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深化语文课堂。

四、有效评价,促进课堂

教学中的评价像是一把“双刃剑”,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信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得体,切要做到把握时机,因人而异,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这样,学生对获得的评价不仅仅是短暂的满足,更是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前进的动力,这使他们在“人人可以成才”的大路上前行。 好的语言如一条水声淙淙的小溪,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又如一首促人昂扬奋进的歌,激励着人们不断地追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评价中不仅要语言丰富、机智幽默,而且要讲究艺术。

五、有效板书,总结课堂

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能够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因此,板书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能,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丰富想象,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板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特别针对需要背诵的课文,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脉络板书主导词语或重点句,再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回忆,学生经过适当指导,一篇课文就能简单地背诵了。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位,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铺垫。

篇12:小学语文审美素养教学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审美素养教学思考论文

语文的美是多层、多样的。有文本所携带的作者情感的真情美,如善良、友爱、亲情;有文本所描绘的画面美,如山峦之壮、河川之润;有文字本身的韵律美,如排比、对仗、压韵;有作者放飞思想的创意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以看出,通过语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不仅是这个学科的职能,也是这个学科的优势。下面,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小学语文审美内容的把握

通过语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要做的是能够使学生能够从语文中发现美的存在,也就是把握住语文美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体悟语言之美。文本的语言美,是小学语文审美内容最显见的,有的生动流畅、有的纵横捭阖、有的温婉细腻、有的格律优雅。如在教学翁卷的《乡村四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字组织的分析体悟来感受古体诗歌所特有的精炼、韵律之美。如“绿遍山原白满川”,教师要提示学生这一句中“绿”与“白”两个颜色的.呼应,又注意“遍”和“满”所带来的视觉冲击。2.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本往往能够将读者的思维带入一个三维的空间,以文字勾勒出具象的“视觉”意境,这就是语言这种表现手段所特有的想象与引思的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中“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这一段精彩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让他们随着教师轻轻的朗读,想象“这座山像老人,那座山像巨象,另一座山像骆驼……还有的山像新生的竹笋……”使学生通过想象进入文本的画面中去感受美。3.挖掘情感之美。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些情感通常具有哲思的美或人性的美。学生可通过对作者情感的感知,享受并提升情感思想的审美情趣。如学习《草原》,这篇文章看似是描写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但其实作者写作的意图不仅仅是想向大家介绍“草原”,而是通过对“草原”的描绘表达“蒙汉情深”的情感。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民族和谐、民族团结”的情感之美。4.欣赏创造之美。课文中经常会看到作者充满想象、充满创造的语言,把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思维带入到一个惊奇的境界之中,给读者带来突破与惊艳的美。如《桥》讲述了一次人们与洪水搏斗的过程,体现人性的美。作者在描述中充满了创造性。如开篇写“……雨突然大了,像沷、像倒。”一个“沷”字,一个“倒”字,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震撼体验当中。再如“洪水的狞笑”“木桥的发抖、呻吟”,都是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表述。

二、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方法

审美教学,仅有内容是不够的,还应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懂得和学会审美,这样,才能使审美真正成为他们的素养。1.构建审美情境。小学生的阅历有限,单单凭借想象或语言讲授,很难深刻地体验到语文的美。这就需要教师构建具象的情境,帮助他们理解文本内涵。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学生们对西部环境缺少直观体验,很难体悟到“战胜困难”的人格美和奉献美。我从网络上搜集了柴达木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雪山、暴风雪等相关图片或视频,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条铁路修建的“难”,从而领悟建设者的“美”。2.提供审美体验。审美素养的培养,不仅在于教师的引和学生的学,更主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与实践来实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表演、绘画等方法,使学生实现对文本“美”的体验。如《威尼斯的小艇》,我让学生尝试依据文本绘制一张威尼斯的水城画面。3.亲历创作过程。作者创作过程中所生成的美感,读者通过阅读是不能准确体悟到的。因而,我会让学生通过仿写课文对创作过程产生亲历感,从而更准确的理解作者,以深刻地理解作品的美。如《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我安排学生仿写一篇文章,写自己小时候跟着祖辈“玩”的经历,通过写的过程挖掘自己对亲人的情感,来最终理解作者对“祖父”的情感。4.表述启发情思。学习的过程需要多种感观的多重作用,才能实现高效,教师应想办法将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调动起来共同参与学习。如《可贵的沉默》,为了使学生将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对父母“爱”的感知,使这种亲情美内化为他们的素养,我让学生们聊一聊自己和父母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感悟自己与父母情感付出的“不对等”。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征和优势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审美素养教育,使他们在享受语言美、情感美的过程中获得情操上的陶冶,并逐渐形成受益终生的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刘改红.开展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2,(17).

[2]李冬.论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之开展[J].读写算,2012,(80).

篇13:小学语文诗文教学的思考的论文

有关小学语文诗文教学的思考的论文

摘要: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通过学习诗文可以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团队合作的乐群精神,也可以吸收祖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灵活教学,扎实做好小学语文的诗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诗文;古诗

诗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在诗文一词中,诗是指诗、词、歌、赋等,包括格律诗和自由诗,旧体诗和新体诗等;文是指除了诗词歌赋以外的,诸如元杂剧、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以及记叙文、论说文等各种类型的文章。但通常具有文字华美,具有韵律等“诗”的特点。最新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小学语文的阶段性目标包括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这些诵读和背诵的诗文分布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小学生逐渐接触并了解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绚烂多姿,是传承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必备载体。

一、小学生学习诗文的意义

首先,小学生通过诗文的学习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管是古人或是今人的作品,其中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信念,有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深深眷恋;有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平等尊重的强烈渴望;有对勤奋执着、友善诚信的讴歌,也有对邪恶、不公的反抗……小学生学习这些诗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自我人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的个性得以彰显,合作精神得以鼓励和发展。其次,通过诗文的学习,小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精炼富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将自然风光、大好河山、情绪情感融入诗词歌赋之中,学生在诵读中不知不觉就好像已身处作者当时所处的意境,无形中得到民族文化智慧的滋养。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也有很多当代优秀的诗文作品,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由于接近口语,更容易让小学生理解和吸收,可以帮助他们增进对世界的了解,满足他们对未知的渴望,使他们充分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字之美,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生活方式。另外,诗文以其朗朗上口的节律、独特华美的用词可以培植小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逐步增强其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诗文的学习在发展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由于其丰富的内容可以充分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二、小学语文诗文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在小学语文的诗文教学中如果方法不当、准备不足可能会使得教学效果降低甚至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因此,教师要注意避免。首先,很多教师备课不充分,对一些诗文尤其是古诗文相关背景了解不充分,无法对学生做充分的交待,使得教学内容单调乏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对诗文学习的.厌烦情绪。其次,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够投入,只是简单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展开教学,投入不够,自然对诗文作品缺乏理解与情感上的共鸣,也无法为学生营造适当的情境,使得课堂乏味、缺乏生气。最后,很多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只是简单读读背背,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对于思想品德、生命教育等内容的渗透不够自然,忽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内容安排显得突兀,使得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三、小学语文诗文教学的建议

首先,教师要照顾到各个年级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理解水平的不同,分层次展开教学,从诗文的内容讲解到教学方法都要做相应的安排。一二年级的阶段,教师要主要以读读背背为主,让孩子们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感受诗文中所创设的意境,尽可能让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三四年级的阶段,应在教师辅助的情况下,让小学生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作者当时的处境,以及作者通过诗文所要抒发的情感和情怀,这样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效果,使得诗文的精神内涵深入孩子们的内心,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文字功底,写作水平也正稳步提高,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他们自选题目来进行仿写,或者是将诗文中的人、景、物用画作表现出来,进一步从诗文中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对诗文的热爱情感和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其次,教师应熟练运用诗文教学的各种方法。如诵读是诗文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诵读经常会被学生认为是枯燥的干瘪的,那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和浓厚兴趣呢?在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中,“读”是第一大法,而小学诗文的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诗文一般都有着优美的韵律感,所以,在诵读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手脚并用,打着拍子来读。《毛诗序》中提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天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既然诗人在“永歌之不足”时,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同样也可以让他们“边读边舞”。当那种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和着拍子从学生们的口中流溢出来时,你一定会被深深地感染的。这种诵读法跟让他们正襟危坐、面目严肃地“念经”比起来,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总之,小学语文诗文教学要求教师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中心,以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对诗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韦洁洁.古诗文诵读方法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10).

[2]陈庆桐.例谈小学古诗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S2).

篇14:小学语文与生活化教学的思考论文

作为人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活动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活动不能脱离于我们的生活,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尤其如此。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不汉活泼好动,而且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在学习中习惯于形象思维,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多增加一些具象化的环节,必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结合,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中的强者。下面浅谈几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拓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视野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章由于记叙的人物或者事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距离,要么年代久远,要么在生活中不易遇E或者发生等,因此,在这些文章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对所学内容比较陌生,所以对其要么不感兴趣,要么认识不全面不深刻,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有些课文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或者是现实生活现象的直接反映,或者是校园生活的具体体现等,而这类内容又往往被学生忽略。学生们之所以有这些不良的学习态度,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少,生活和学习的视野也比较狭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要合理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拓展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视野,以便取得更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征》一诗时,由于学生对于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知之甚少,对于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也不太了解,所以,如果教师为了展开教学,将与长征有关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难免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没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这节课讲授之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搜集和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前对于长征这一历史事件有所了解和认识,在课上,在教师讲授的时候就可以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主动扩展视野、积极参与教学可以充实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而且语文学习兴趣也会更高。

二、语文教学要多加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

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同时,语文学科综合性比较强,语文知识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宽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都包括在其中。教学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是如此。语文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也都源于生活,最终要服务于生活。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如果能够多加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就可以使得语文教学更富于科学性和社会性,使学生能够在更加分明的知识联系和融合中不汉学到更多的各方面知识,更加能够对于生活有所感悟,对于各类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使用价值有真实的认识。例如,在教学《一粒种子》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应该适当地融合思想品德和科学知识,运用各学科间知识之间的互通与互补来更好地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延伸和拓展。在这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种植向日葵,并且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现实问题,如如何种植、如何记录等。这时,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学生按老师教的方法和步骤就可以顺利完成。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就会感觉到语文知识与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是有密切联系的,而且语文生活化教学更加有趣味,也更加能体现出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

三、通过表演课本内容再现生活情境

语文课文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记录生活信息的载体。学生要想从课文中获得主观感受,就要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更加有意义,而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生活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课本内容的表演再现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有真实感。例如,在教学《三袋麦子》一文时,在学生充分熟悉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设计,通过表演再现生活情境。表演时,学生很入角色,展示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小猪”憨厚可爱、性格率直;“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小猴”则聪明能干、观察仔细、爱动脑筋。通过表演,学生再现了当时的情境,使三个小动物的长处都呈现出来,学生也都认识到每个人都各有所长。

总而言之,语文知识源于生活,语文知识又要服务于生活,实施语文生活化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不汉可以使语文教学过程更加优化,而且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活教村。

篇15:小学语文与生活化教学的思考论文

“在生活中寻找教育,为了生活而进行教育”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提出的教学理论作为我国的国语课程,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更是培养孩子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能力基础的重点课程,需教育工作者们投入更多的心血。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小学生从枯燥而抽象的理论知识中脱离出来,从而为小学生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结合,赋予教材内容新鲜的活力和生命状态,让老师引领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在生活中与语文进行沟通,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的教学模式即为语文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围绕教师和小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意进行语文化交流的一个过程,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等基本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赋予小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关键之一。全面发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致力于小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不仅能从基础开始为国家培养更多优质人才,更能丰富教职人员教学的方式方法,突出学校的特色教学,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以创新为动力蓬勃发展。

二、实现并优化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1.从生活中挖掘语文因为大多小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还不足,认知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职人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普及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困难指明了解决方向所谓生活化,就是要将语文与生活联系,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痕迹,从而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实际存在,并在自己的潜意识里自觉构建专属于语文的学习理念例如:一位小学生无意间在学校里捡到了五十元钱,但是他没有将其占为己有,而是选择上交学校或老师相关的辅导人员首先要对该生拾金不昧的精神进行公开表扬,然后指导该生写一则完整的招领启事,贴在学校布告栏上之后,教职人员要在全班对整件事情发表自己的感受,并挑选几个学生说明自己针对这件事情的想法此外,教职人员要组织全班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对整件事情进行相互讨论,然后要求每位学生以讨论结果为基础,以弘扬拾金不昧的精神为目的写一篇简短的表扬稿,并从中挑选优秀稿件,在学校广播站进行广播,宣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升了他们的竞争意和创造能力。

2.创建生活化式情景教学情景式教学也是现今学校教学模式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将情景式教学与生活化教学融洽地相结合是现今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必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情景式教学能通过直观的感受和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提升对学习的兴趣,而生活化教学则能将生活融人教学,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了解知识内容的乐趣所在,两者相结合,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实践的认知,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将两种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能让学生获益匪浅例如:学校应根据学校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时间规划,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当地博物馆、文化馆或科技馆等主办的相关展览,,>才智'126在进行集体参观前,校方要和辅导老师一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挑选出一些学生,并针对各个展馆及展出物品对其进行观展前的具体讲解,让其在集体观展时作为向导,为其他学生讲解展馆和展物的由来、构造等相关历史内容,从而锻炼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其他学生,同学的阐述更能其理解知识的内容,各馆特有的情景氛围也能让其孕生出精神上对所看到的事物的感受,开拓自身视野的同时对不同事物产生不同的好奇心,进而增强自身的求知欲望将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运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创造教学情景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进人生活环境中进行观察学习之后,再通过多媒体情景教学带给学生另一种学习上的享受例如:在学习四季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带到室外,让其观察该季节的相关特征,并让其将观察到的特征记录下来,再互相讨论然后,进人多媒体教室,通过四季的图片,配上符合四季特征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受四季的变化给大自然创造的美,在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3.布置生活化作业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布置作业这个环节还保持着陈旧的思维模式,不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只为学生留下书面作业或短期性作业所谓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融人生活,至关重要的作业环节当然更不能例外短期性的作业,教师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对生活中助人为乐、自己的喜怒哀乐、父母的日常生活和朋友的兴趣爱好等许多方面来进行文字表达。

篇16: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

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要】 小学语文蕴含着浓厚的德育内涵,是素质培育的基础性学科,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突出。德育思想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呈现出递进性、震撼性、共鸣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小学语文教师把握这些特征,通过挖掘文本中蕴含的德

关键词:德育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蕴含着浓厚的德育内涵,是素质培育的基础性学科,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突出。德育思想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呈现出递进性、震撼性、共鸣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小学语文教师把握这些特征,通过挖掘文本中蕴含的德育思想,以各种形式给予学生启迪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标准,从而使小学语文文化教育和德育相结合,潜在地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途径

小学语文内涵丰富,不仅包括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德育教育,有助于为小学语文文化教学提供思想保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提倡德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开辟各种途径不遗余力地进行德育教学,剖析文化背后的深厚德育思想,并使这些德育思想成为小学生践行的思想指南,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筑起思想保障的屏障。

一、剖析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1.是弥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阵地缺失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深厚的德育思想,且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先导作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阵地进行德育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纵观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来说,德育的作用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挖掘得还不够深、不够广、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一些小学过于注重学生的语文文化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还不能够转变观念,在教学方式上还停留在对教材进行僵化性教学,而不能够深挖教材背后的深厚思想主旨,加强德育思想提炼。这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阻碍着德育对小学生言行的正确性引导,这就需要加强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发挥其应有之功能。

2.是拓展小学语文内容、发挥德育教学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尊老爱幼、团结同学、诚实做人做事、遵守公共秩序等基本的言行标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开展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日常生活常识引导和安全文明教育等。从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是从思想层面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规划,但是这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落实和践行。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已经显性或者潜在地包含着浓厚的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这些教材内容的设置,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直观性德育教学,使文化和德育教学相得益彰,促使小学生健康成才成长,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探讨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途径

1.课堂教学融入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往往有些词汇、语句和教材背景都已经渗透着高尚的思想内涵,而这些思想内涵从属于德育的范畴。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这些教材中包含德育教化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详细性讲授,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言行习惯。例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人早早地站在长安街两边”“无数人悲痛”等句子无不深刻展示了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而周总理的高尚品德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这就需要小学语文对这些语句进行思想拓展,进而引出周总理的一些事迹和高尚风骨,教师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向周总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以便于对社会对他人有用。通过这样对教材中重点词句隐含的背后意蕴进行挖掘,不但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扩展了小学生的思维和思想,促使文化和德育相互融合,以文彰显思想,以思想拓宽文本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引导,最终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德育教学的基础阵地。

2.语文课外活动贯彻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还包括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语文课外教学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语文文化知识的兴趣,更能够震撼小学生的心灵在思想上能够形成共鸣和相同的价值认知,从而能够使小学生的德育向纵深发展。比如:在植树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这些节日为主题的演讲竞赛、诗歌朗诵会、绘画大赛等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小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节日背后所彰显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深厚民族文化内涵,不但从思想上使小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继承发展光大,而且激起小学生的情感促使小学生汲取积极的精神内涵、树立高尚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得到深化从而为小学生的言行树立了正确的标准。

【结语】

德育是人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要素,它影响着人成长的长度和宽度。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起步和关键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学包含着深厚的德育内容,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使文化和德育教学并重,从而为小学生的成长补充有益养料。

【参考文献】

【1】马P.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思考【J】.教师,2014(22)

【2】刘志明.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2)